法制周報·新湖南記者 雷昕 通訊員 肖彬華
“去年種了30多畝煙葉,都是煙站上門收,獎補資金已經拿到手了,收人有10多萬元,我今年打算把撂荒土地開發出來,再種些煙葉。”近日,正在忙碌的永順縣靈溪鎮吉鋒村村民邱振海,向到村里開展脫貧攻堅專項督查的湘西自治州紀委監委相關同志介紹。
作為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重要論述的首倡地,2020年3月,湘西自治州8縣市全部脫貧摘帽。“脫貧摘帽,但監督不能摘。我們強化監督管理,以作風督查為抓手,扎實做好脫貧攻堅‘后半程’監督工作。”湘西州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負責人說。
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湘西自治州紀委監委堅持脫貧摘帽后監督不松勁,聚焦脫貧摘帽后“四不摘”、扶貧資金使用以及扶貧工作不實、作風漂浮等問題,統籌推進產業扶貧、生態扶貧等9個專項治理。同時,整合全州紀檢監察力量組建監督執紀組,帶著線索和問題清單,采取專項檢查、隨機抽查、明察暗訪、重點核查等方式,常態化開展扶貧專項督查。
2020年3月,州紀委監委聯合州攻堅辦、審計局、扶貧辦等19家單位,對2019年以來27類扶貧民生資金的分配、撥付、使用及成效展開審計檢查;5月,州紀委監委組織8個交叉督查組,對駐村工作隊工作作風、扶貧成效等開展交叉督查;5月、10月,875名紀檢監察干部深入1102個貧困村分別開展人村督查和人村督查“回頭看”,督促解決整改問題885個……
“‘摘帽’不是脫貧攻堅的終點,扶貧工作容不得絲毫懈怠,我們必須通過精準有效監督,堅決整治脫貧攻堅工作中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切實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確保脫貧成果連續性和穩定性。”湘西自治州紀委監委主要負責人說。
產業增收是脫貧攻堅的主要途徑和長久之策。產業扶貧項目安排是否合理、政策有沒有落實到位,有沒有被侵吞,群眾是否滿意?湘西自治州紀檢監察機關堅持問題導向,針對產業扶貧中存在的問題,開展精準監督。
3月1日,該縣紀檢干部在呂洞山鎮黃金村向茶農了解產業補貼資金發放等情況。龍術娥攝
“說好了我們參加技術培訓后,每人給50元的誤工費,但—直沒有發給們。”2020年5月,鳳凰縣紀委常委、監委委員馬俊到該縣木江坪鎮茶羅村督查時,村民向其反映沒有領到誤工費的問題。
對此,馬俊第—時間展開核實。原來,2019年7月11日,茶羅村鑫達種養專業合作社在村內發展雪茶產業,邀請縣雪茶辦為村民開展采茶技術培訓,并 承諾補助參訓的99名村民每人50元誤工費,但資金撥付到鑫達種養合作社賬戶后,該合作社—直拖欠未發放給群眾。
“這是典型的扶貧工作作風不實、漠視群眾利益的問題。”情況調查核實清楚后,馬俊當場對村干部、合作社負責人進行了嚴厲批評,并責成立即將拖欠的誤工費發放到位。2020年5月26日,在駐村工作隊、村支兩委和村級紀檢員的監督下,99名村民的4950元誤工補助全部發放到位。
在古丈縣,茶葉種植—直是該縣產業扶貧的重點。但去年年初,縣紀委監委干部在斷龍山鎮猛虎洲村督查時發現,此時正值茶苗栽培時,村里正在分發黃金茶苗,不少村民卻打起了退堂鼓。
“種茶是脫貧致富的好事,為何村民種茶的積極性不高呢?”后來,督查人員通過逐戶走訪群眾了解到,比起單價稍高但—年只采—期的黃金茶來說,村民們更愿意種單價稍低但—年能采三期的竹葉菊。
扶貧工作要尊重群眾意愿。最終,在縣紀委監委督促下,全縣緊急從外地購買了—批竹葉菊茶苗發放給村民。—個月內,原本未完成任務的18個村實現3700余畝茶葉新擴,全縣順利完成原定的10161畝茶葉新開發任務。
“我之前總擔心脫貧后,扶貧的好政策、干部的好作風就沒了。但現在我脫貧了,幫扶干部還是跟以前—樣,經常來看我。”虎洲村61歲的老向高興地告訴前來了解情況的督查組。
責編:李林俊
來源:法制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