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法治報訊(通訊員 夏尚)在調解協議上簽完字后,小文臉上露出開心的笑容,用手勢比劃著,最后豎起大拇指。雖然不能完全讀懂小文要表達的意思,但承辦法官真切感受到了當事人的肯定認可……
近日,衡陽縣人民法院妥善處理了一起涉聾啞人的離婚糾紛案件,在法院干警耐心細致地幫助下,當事人的糾紛得以順利解決。
當天上午,衡陽縣人民法院訴訟服務中心來了一位特殊的當事人,只見她神色焦急,一直激動地比劃著手勢。導訴人員意識到她是一名聾啞人后,便將其引導至立案綠色通道,由工作人員進行一對一的服務。由于臨時找不到手語翻譯,不懂手語的工作人員決定用紙筆書寫這個“笨”辦法與其交流,這一寫,就是近2個小時。
原來,這位當事人小文和她丈夫小劉都是聾啞人,兩人在2020年9月登記結婚,育有一女?;楹髢扇藶榱松嫞30l生矛盾,加上性格、觀念上的差異,導致夫妻感情逐漸變淡,并在2022年5月開始分居生活,直至此次到法院起訴要求離婚。
初步了解情況后,工作人員耐心地指導小文準備訴訟材料,優先為其辦理了立案手續,同時向值班法官進行了匯報。值班法官第一時間與另一方當事人小劉的母親取得聯系,告知了小文起訴離婚的情況,并約定下午到法院進行調解。
下午剛上班,小文、小劉準時到達法院。調解員邀請了雙方的家屬一起參與調解。調解過程中,在了解了雙方關于離婚、子女撫養和財產分配方面的意愿后,承辦法官耐心細致地做雙方當事人的思想工作,最終雙方達成調解協議,小文與小劉自愿離婚,婚生小孩由小劉撫養,小文每月支付撫養費500元。法院根據雙方達成的協議,當場出具了調解書。
一支筆、一張紙,是溝通的橋梁,傳遞著司法的關懷與溫暖。下一步,衡陽縣人民法院將充分發揮司法人文關懷,不斷優化適殘、適老訴訟服務,保障特殊群體平等、充分、方便參加訴訟活動,切實滿足特殊群體的多元司法需求。
責編:王汝福
一審:曾金春
二審:伏志勇
三審:萬朝暉
來源:湖南法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