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法治報全媒體見習記者 李禎媛 通訊員 鄒偉瑜
省水文水資源勘測中心7月16日11時發布洪水黃色預警:受長江、四水來水影響,預計未來48小時內,洞庭湖南縣河段將出現警戒水位(35.5米)左右的洪水;城陵磯(七里山)河段將接近警戒水位(33米),南咀河段將接近警戒水位(34米)、沅江河段將接近警戒水位(33.5米)。隨著進入“七下八上”,今年防汛到了最關鍵的時期,水利系統全面啟動防汛關鍵期工作機制。
面對汛情,“消防橙”始終是群眾最信賴的救援力量之一。連日來,在華容團洲鄉團北村堤防上奮戰多日的湖南各級消防救援隊伍,已將工作重心轉移至排澇作業、鞏固堤壩、消防宣傳等方面。堅守在堤防一線,確保堤防安全及居民生產生活的有序恢復。
多方協作開展排澇
隨著搶險救援行動推進,湖南消防已經由搜救被困人員和封堵決口轉為排澇。總隊前指調派165臺排澇車、排澇拖車開展作業。大堤上,排澇車依次排開加足馬力馬不停蹄地排澇作業。
由于前期團洲垸決口涉水較深,國家消防救援局調派湖北、重慶、貴州、廣東、江西、廣西、河南總隊救援力量增援團洲垸排澇。各地增援力量陸續抵達現場,立即奔赴各個任務點開展工作。
湖南總隊救援力量與其他總隊救援力量采取分區域排澇的方式,讓排澇效率得到提升。截至7月12日13時,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共投入2120人、大功率排水裝備165臺、救援舟艇104艘。通過不分晝夜的排澇作業,內澇水位逐漸降低,排澇取得階段性成效。截至7月12日7時,累計排水1982萬立方米。其中,湖南消防救援隊伍累計排水1549萬立方米。
后勤保障助力排澇效率提升
隨著救援力量的增加,油料保障難度逐漸加大,舟艇運油已無法保證油量供應。
湖南消防總隊前指經過分析研判認為增加油料供應、改變油料運輸方式是當務之急。
為此,戰勤保障組在團洲垸東堤設置18輛加油車,通過加油車給車輛運油,油船給加油車供油的方式,保證排澇工作正常進行。同時,戰勤保障組積極尋求國家電網的幫助,成功在大堤南段架設電網,通過電輔助方式進行排澇。“固定電源+油車轉換電源”的雙電源供電體系大大提升了排澇效率。
湖南消防創新策略,構建起水陸空立體化的戰勤保障體系,以皮卡車為起點,將物資運送至洞庭湖畔沖鋒舟集結點,隨后通過水路,將油料等關鍵物資送達大型作業區。
7月10日,大載重運輸無人機到達現場,打通了戰勤保障“最后一公里”,助力搶險救援。同時,組織裝備維修技術服務隊開展車輛裝備巡檢工作。截至目前,累計維修作戰車輛47輛,排除車輛裝備故障89處,更換裝備器材157件套,確保排澇工作順利進行。
消防巡查筑牢安全防線
決口合龍后的幾天是鞏固堤壩的關鍵期,與排澇作業同時進行的還有巡堤查驗、砂石裝袋堤壩加固工作和安置點消防巡查。
堤壩上空,一架無人機格外引人注目,與常規無人機的攝像頭不同,它還有熱紅外和激光雷達傳感器,能對堤防快速掃描捕捉管涌和滲漏險情。“雖然天黑了,但是屏幕里面還是挺清楚的。我每天要來回飛十幾趟,用它來輔助人工,效率提高不少。”省消防救援總隊應急通信分隊通信員梁世鑫介紹。
總隊前指部署480名指戰員在14公里長的間堤、13個區段晝夜開展巡堤排險,每個區段安排10到30人,部署3臺砂石裝袋機在二門閘附近堤壩,開展裝砂打包作業。
岳陽市消防救援支隊特勤站指導員何健介紹,巡堤是慢工精細活,只求精細不求快,每次巡堤必須仔細,晚上就更難,只能打著手電細細地尋找,如果第1排沒有發現,第2排可以及時補漏。
消防安全課堂在安置點開課
“爺爺您好,煙頭最高溫度有700到800度,萬一點燃床單,后果不堪設想。”7月10日,在華容縣實驗小學安置點,消防監督員陳浩巡查時發現一位老人正坐在床頭抽煙,立刻上前勸止,并將老人帶到室外的安全吸煙區。
“像這樣的安全吸煙區,宿舍樓每層都有。”陳浩介紹,消防監督員每日巡查時也會專門勸說和提醒,防止發生意外險情。
湖南消防3項工作機制齊手抓,建立服務保障小組實名包干,24小時不間斷值守,每天6輪次防火巡查,讓安置點群眾放心。
在華容縣各處安置點,一場場消防安全培訓在不間斷開展。培訓中,消防監督員針對不同人群進行多樣化的消防安全教育活動,面對面講解安全用火用電初起火災撲救等知識。手把手演示滅火器、消火栓等常見滅火器材的操作方法,有效提高安置點居民的自救互救能力。
目前,消防救援機構已分人群、分批次在安置點組織開展各類宣傳培訓活動180余場,發放并張貼宣傳資料750余份,贈送消防文創禮物220余件,宣傳培訓觸及群眾近5000人次。
責編:譚好
一審:譚好
二審:伏志勇
三審:萬朝暉
來源:湖南法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