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法治報訊(通訊員 羅玲)
打造15分鐘養老服務圈
“我腿腳不便,需要人幫忙打掃衛生、送餐,可以安排人嗎?”在一鍵幫云夢社區居家養老幸福屋內,工作人員接到該小區居民高淑珍的呼叫請求后,迅速安排人員上門服務。
日前,岳陽市一鍵幫社區居家養老幫扶服務中心云夢社區日間照料中心投入運營。高淑珍是該中心運營后的第一位客人。
高奶奶年過七旬,是云夢新城的居民,因病癱瘓在床,兒子媳婦兒平時工作很忙,如何妥善安置好老人的飲食起居成了令全家頭疼的難題。
在得知老人的情況后,中心負責人經常安排居家照料護理團隊上家中看望她,成了她的“健康守門人”。
“他們來了,我特別開心!”測量血壓、用藥指導、聊天、剪發、房間整理……一整套的服務,讓高奶奶感受到“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關懷。
生活照料、基礎照護、探訪關愛、健康管理、委托代辦、精神慰藉……老年人日常所需服務,都可以“點單上門”。針對空巢老人或孤寡老人,該中心還專門開發了智能看護系統,兒女和中心工作人員可以通過攝像頭,隨時查看老人的情況。
在南湖新區,像高奶奶一樣,越來越多的老人享受到了便捷的居家養老服務。
“我們通過打造15分鐘養老服務圈,將專業的醫療和照料服務送到老年人身邊,讓他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的服務。”云夢社區黨總支部書記崔墨松說。
有一種幸福叫家門口養老
上午9點,南湖社區內,耆德園 · 社區康養服務中心一樓大廳熱鬧非凡。老人們圍坐一圈,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邊唱著歌邊跳著養生操,開啟一天美好的生活。
年過九旬的潘家訓爺爺、張比蘭奶奶入住耆德園已有一年半,雖然年齡大,但是每天的活動從來沒落下過。
每天上下午各有一小時鍛煉時間,做手工、養生操、唱歌,老兩口總是最配合的。“練手也是在練腦,現在我還思路清晰,這樣做可以防衰老。”張奶奶自豪地說道。
這家“藏”在老舊小區中的康養服務中心,主要接納的是南湖社區的退休職工,能夠容納40人居住。老人的照護難題解決了,兒女看望老兩口也更方便。
“社區老年人多,這種嵌入式的養老機構能夠滿足居住需求,專業的照料也能讓老人的子女放心。”中心負責人周琴說。
耆德園 · 社區康養服務中心利用社區閑置用房改造而成,是一間綜合為老服務中心,自2023年4月運營以來,受到社區居民的歡迎,不僅打造了集老年人生活、醫養于一體的康養樓、數字賦能與文化藝術活動于一體的信息樓以及提供營養餐食的悅享餐廳,還可提供多種居家上門服務。
“我們有南湖,有龍山,依山傍水,還有熊貓可觀賞,可以說環境在國內都能稱得上是頂尖的,在這里度過自己的老年生活我心滿意足了。”潘爺爺臉上笑開了花。
不僅如此,該中心依托自身中醫醫療資源,擁有常駐專家醫生10余名,常規化為老人開展個性化中醫健康服務,提供中醫體質辨別、把脈問診、專家查房、日常理療服務、營養藥膳、季節膏方等中醫特色服務。
如今,在南湖新區,這類小美專精、實用管用的社區養老服務站點越來越多,它們融入智慧養老建設布局,注重專業守護、強調溫情相伴,讓養老服務有了更快響應。
老有所“醫” “養老”變“享老”
康復訓練室內,老人在康復師指導下進行康復訓練;活動室內,老人或是聊天或是圍坐在一起玩棋牌游戲……8月23日,岳陽圣安醫養中心內洋溢著老人們的歡聲笑語,一派溫馨祥和景象。
“多虧了醫養中心醫護人員的照護,讓我的身體漸漸好轉,這里環境舒適,住得很安心。”談及岳陽圣安醫養中心提供的養老服務,鄧新瓊老人稱贊不已。
鄧奶奶兩年前突發腦出血開顱術后,因需要專業的護理和照顧,入住了岳陽圣安醫養,在醫護人員的無微不至的護理下,原本病危的鄧奶奶奇跡般的活下來,并且身體日漸好轉。
在圣安醫養,有不少像鄧奶奶這樣通過醫護人員精心治療和照護身體日漸好轉的案例。喜人變化背后,得益于該院依托專業化的醫療和護理團隊,建立以老年患者為中心、老年醫學科為主導,多學科共同協作的多病共治服務體系,最大限度維持和改善高齡患者的功能狀態,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和質量。
醫養結合,“醫”是基礎,“養”是核心,作為岳陽市規模最大、設施最完善的醫養型養老機構,岳陽圣安醫養,下設岳陽頤養中心、岳陽圣安康復醫院和岳陽圣安精神病醫院,總床位750張,醫護人員70余人,服務體系涵蓋了醫療救治、生活照料、精神康復、健康教育等多方面內容,并根據每位老人的具體情況,形成定制化服務方案,助推“養老”走向“享老”,真正體現了“醫養結合”的力量。
如今,南湖新區養老服務呈現出繁榮發展、蒸蒸日上的新氣象:智慧化養老服務穩步拓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點正逐步完善,普惠性社區照料與助餐服務惠及越來越多的社區老人。該區民政部門負責人表示,未來還有很多壁壘需要破除,還有很多“坎”要邁,南湖新區將不斷通過創新合作、完善激勵機制,充分盤活、調動各類資源,讓服務的舒適度、普惠面、專業性可持續,真正地讓社區老人“養老”變“享老”。
責編:陶江云
一審:陶江云
二審:伏志勇
三審:萬朝暉
來源:湖南法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