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法治報全媒體記者 周芝華
“您看!現在我區實現河湖連通,又有這些主干渠穿插全區境內,網支渠深入鄉鎮、布及各村組末端,灌溉排澇可根據需求雙向調度取舍。通過近幾年科學化的水利建設和水態治理,現在出現旱澇災害、水資源浪費的機率大大降低。”近日,常德市西湖管理區應急(水利)局黨支書記、局長彭先道,輕敲著全境水系地圖向記者介紹道。
區項目負責人巡察河湖連通工程建設情況。
西湖管理區處洞庭湖平原低洼地帶,地形特征衍生了水鄉風貌,2012年被確定為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過去,其境內雖渠道水溝縱橫交錯,但內河湖泊難以連通,自然形成“死”水“癱”渠,不能充分發揮水資源利好產業發展作用。如今,這里的水利建設如何?水生態治理是什么現狀?記者一行出發該區走入村落一探究竟。
區河長辦整治“拉網魚箱”亂象維護河湖生態。
“雨大就成河,魚游地里頭;瓜果泡個澡,收成不想說。”這是當地群眾對以前水利排澇不暢,農作物遭災后編的段子。“現在,我們這里人居環境和生活條件確實要比周邊鄉鎮都好些,村村的堰塘被生態修整并與外界大小灌渠連通,生活用水也是潔凈的自來水接入每戶人家。”轄區西州鄉村民劉偉夫婦和記者說起了心里。
河湖連通工程新港電排一角。
打開歷史文獻,記載這里曾多次出現過自然旱澇災害,也出現過人為極其嚴重的水資源污染問題。如何更好地發揮責任主體職能優勢,在以前水利建設的基礎上更科學治理水系,加快解決群眾最關心的防洪排澇、灌溉、供水、水生態欠佳等問題,賦能西湖管理區全域性產業發展,是近幾年來區水利人必須解答的考題。
河湖連通工程建設和生態治理后的新港景象。
據了解,根據國家定向政策給予及省廳專項投入支持,2022年9月,該區謀劃已久的《西湖管理區河湖連通工程實施方案》經審定通過。之前境內水系無法持續與沅水、澧水保持連通,河湖水體流動性整體較差,水生態系統的循環鏈無法實現,對整體水生態系統構成嚴重威脅。該工程主要通過新建泵站和連通閘、河湖清淤疏浚、對已失去防洪功能的隔堤拆除、岸坡整治及生態修復、生態濕地修復等工程措施,并結合“河長制”清退拆除河湖內“圍網和魚箱”,盤活境內水系,提高水資源統籌調配和內水動力條件。實現“水災害防御好,水污染防治好,水生態修復好,水資源利用好,水空間管理好”的 “五好”效果,從而對全區經濟發展、社會民生、生態治理、優化營商環境等各個方面產生巨大影響。
通過近兩年的建設,4月20日,河湖連通工程全面建設完工并投入使用,實際總投資0.4124億元。工程建設功能目標實現增加境內蓄水量39.26萬m3、生態需補水量0.24億m3/年、濕地生態修復面積61.17公頃、水系連通23.58km,改善灌溉面積5.2萬畝。在經濟效益和社會價值方面,單通過新建新港口泵站給境內補水,灌溉直接收益可達到399.0萬元/年;工程全面使用后,可帶動相關產業增值5300萬元,增加地方就業1000人,人居環境改善受惠人口2.90萬人。
順著新港河沿岸的硬化堤路,就可來到新港河與酉港河的交匯處,一新建的攔水堤壩在新港河入口處橫跨兩岸,面對酉港河,堤壩左側有排灌閘口、右側為水泵站。記者站在堤壩之上,聽到泵站機房傳來輕微的嗡嗡悶響聲,原來泵站正從酉港河(外河)抽水至新港河(內河),新港河堤壩邊緣一股股清澈的河水翻騰上涌,持續向河道遠處流動。走近閘口處,可見水位標志線,新港河水位明顯高于酉港河3米多。
“電排泵站建設資金為0.11億元。因鄰近有學校和居民,基于不對周圍環境造成影響,新建泵站采用環保新型潛水設計,噪音雖小、但泵力大,流量為3.0m3/s,總裝機容量為220KW。”西湖管理區應急(水利)局黨支委員、項目負責人胡學介紹。
洪澇期水超則排出,枯旱時水少則蓄灌。根據現有水系調度方案,當新港口外河水位高于27.48m時,可通過閘門自流入灌區;當水位低于27.48m時,可通過新港口泵站,從外河提水灌溉內河,經新港河自流至境內浪耙河再到各支渠和湖泊,起到生態水循環作用。到2024年底,通過水網連通,以新港河為中心,使境內五大主要湖泊水生功能升級,水體自凈能力和水環境承載力增強,水質達到Ⅲ類,全面消除黑綠臟臭水體。
河湖連通工程連通閘投入使用運轉良好。
本工程為湖南湘沅澧片水系連通工程的子項目,在充分考慮洞庭湖北部水資源優化配置總體方案,以及對濕地環境、水生態狀況、旅游文化打造的要求,西湖管理區按工程的實際投資,綜合成本控制和治理的輕重緩急,擬定了最優實施方案;結合當地河道水系特點,盡可能就地取材和減少土地占用;在滿足河道功能的前提下,注意降低建設和管理成本;注重生態技術和工程技術結合,采用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科學施工;運用自動化監測平臺智慧監管;加強生產全過程清廉作風建設,做到“監督機構、監督人員、規章制度、監督行為”嚴格執行,高質高效完成各項建設任務,力爭工程各項質量合格率100%。
西湖管理區是構成沅澧片區域生態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隨著國家4A級西湖牧業景區在該區落地發展、《西湖管理區河湖連通項目》的交付使用,為該區真正實現“河湖連通水岸美、產業爭興特色強”的綠色新西湖,創備了必要的基礎條件。
責編:周萌
一審:周芝華
二審:伏志勇
三審:萬朝暉
來源:湖南法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