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法治報(通訊員 覃依航)“空殼公司”一般指公司注冊成立以后,沒有開展正常經營活動或者沒有實際資產的公司,常被不法分子利用,成為電信網絡詐騙、非法集資、虛開發票等產業鏈中的工具。今年以來,湘潭市檢察機關持續加強與行政部門協同配合,開展“空殼公司”源頭治理工作,營造安商護企法治化營商環境。
兩家建材公司沒有實際業務,被不法分子用于非法目的,淪為了犯罪的中轉站。
犯罪分子被依法處理,但判決不是終點。收集未報送報表仍存續的企業信息200多家,對碰上述企業近五年納稅信息和參保信息,篩選疑似“空殼公司”30余家,近日,湘鄉市檢察院以檢察建議實現從“治標”到“治本”。
申請注冊“空殼公司”,為他人犯罪提供幫助
2021年,被告人胡某發現了一條輕松賺錢的路子,他以自己的名義向湘鄉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申請注冊了兩家建材公司,并將營業執照、對公賬戶等提供給他人用于轉移違法資金,獲取非法利益。
2023年至2024年間,胡某因犯非法經營罪、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被湘鄉市人民法院判處刑罰。
“胡某在同一時間段集中注冊多家公司,公司無辦公場所且長期未經營,無社保、稅收繳納記錄,這是空殼公司的典型特征。”承辦檢察官說道。
“空殼”豈能再存續?檢察建議精準監督
判決生效后,檢察機關的履職仍在繼續。
今年7月,湘潭市檢察機關組織開展涉“空殼公司”刑事案件排查。該案承辦檢察官逐一排查案涉公司的狀態,以及是否載入經營異常名錄、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結果發現,雖然兩家“空殼公司”已被載入經營異常名錄,但仍處于存續狀態。
為進一步調查核實,承辦人員將相關線索移交該院行政檢察部門審查。行政檢察部門迅速開展核查工作,全面審查刑事案件卷宗,查詢案涉企業信用信息公示資料,調取企業登記、參保、繳稅信息,并于8月15日就該案召開公開聽證會,充分聽取了各方意見。
“經分析研判,我們認為案涉企業作為專門用于轉移違法犯罪資金的洗錢工具,在判決生效后仍長期存續,存在繼續為犯罪提供幫助的危害性。湘鄉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對轄區市場主體登記負有監督管理職責。”承辦人員介紹道。為推動源頭治理,承辦人員前往湘鄉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進行會商,市場監管部門表示將立即核實涉案企業經營存續狀況,依法作出處理。8月20日,湘鄉市檢察院向市場監管部門依法制發檢察建議,建議其依法對案涉公司進行行政處理,主動排查風險隱患,探索建立監管信息歸集共享、聯合懲戒機制,強化源頭治理。
檢察建議得到落實,治罪與治理一體推進
10月14日,市場監管部門作出回復,表示已就檢察建議提出的內容開展調查處置,對涉案企業的準入材料進行復核、回訪核查,并依法吊銷其營業執照,納入嚴重違法失信名單。
“虛假注冊公司轉賣營業執照的行為不僅嚴重擾亂公司登記管理秩序,且易被犯罪分子用于不法用途,導致衍生犯罪高發,擾亂市場經濟秩序,破壞正常的營商環境。”承辦檢察官說道。
為實現“辦理一案,治理一片”,湘鄉市檢察院以該案為切入口,將“空殼公司”治理專項監督向縱深推進。為摸清轄區內“空殼公司”底數,該院探索構建“空殼公司”監管類案大數據模型,開展數據碰撞分析,主動向市場監管、稅務、人社等部門調取涉企數據,系統分析數據內涵,篩選出五年以上未繳納稅務、未年度審核的公司共215家,并調取上述企業的納稅信息及參保信息,通過比對、篩查和梳理,鎖定疑似“空殼公司”共32家。下一步,湘鄉市檢察院擬制發類案檢察建議,建議市場監管部門對轄區市場主體開展全面清查整改,提高市場主體退出質效。
檢察官手記:
打擊治理,久久為功。湘潭市檢察機關將繼續將“空殼公司”治理作為重點,依托行刑銜接工作機制,打通與行政機關的信息壁壘,利用大數據技術手段系統摸排“空殼公司”線索,與公安、法院、市場監督管理局、稅務局等部門形成工作合力,為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保駕護航。
責編:馬志軍
一審:馬志軍
二審:伏志勇
三審:萬朝暉
來源:湖南法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