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中利 陽媚
在非洲塞拉利昂貧瘠的土地上,來自邵陽市中心醫院的白衣天使雷祥,跨越萬水千山,遠離家鄉和親人,帶著救死扶傷的使命和人道主義的關懷,投身于艱苦的醫療援助工作。盡管文化差異大、生活條件艱苦,但他始終堅守崗位,穿梭在病房間,守護于患者身邊,用汗水和心血書寫著醫者的擔當與大愛。
主動出征
塞拉利昂,一個距中國約1.2萬公里的非洲國家。在那片常年被瘧疾、肺結核、傷寒、埃博拉病毒、貧窮包圍的土地上,人均壽命不足53歲。
今年3月,雷祥作為中國第25批、邵陽地區唯一一位援塞拉利昂醫療隊隊員踏上了萬里之外的援塞之路。
雷祥2013年從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碩士研究生畢業,在邵陽市中心醫院兒科工作至今,目前是兒科副主任醫師。他在醫院是骨干,在病人中有口碑。背井離鄉一年,對于這樣的差事一般人避之不及,他卻選擇了主動出征。
面對周圍人的疑惑,他這樣說:“我知道非洲地區醫療資源相對匱乏,兒科醫療需求迫切,作為一名醫生,就應該以救死扶傷為天職,幫助非洲的孩子們,況且這也是完成國家使命。”
在準備工作期間,雷祥加強學習了當地常見兒科疾病的診療方法,還強化了自己應對熱帶疾病和傳染病的能力,同時準備了大量適合當地環境使用的醫療器具和藥品。
克服困難
準備充分且陽光帥氣的雷祥,對于未知的“挑戰”,有些樂觀,但塞拉利昂并未展現它“溫柔”的一面。
到達非洲后,他面臨了很多國內沒有的挑戰,醫療基礎設施薄弱,藥品短缺,每天供電不足8小時。由于生活居住條件簡陋,當地炎熱的氣候及陌生的文化習俗,加上飲食不適應,導致他經常腹瀉。
雷祥說,作為醫生,他還是頭次嘗到了營養不良的滋味。有過這次“慘痛”教訓,雷祥的腸胃變得堅強了很多,逐步克服了各種不適。
雷祥承擔著中塞友好醫院兒科門急診、新生兒監護室、兒科病房的工作,時間是早上8時到下午16時。“我住在醫院的宿舍里,基本上是24小時待命。”
他身兼數職,既要搶救病人,又要做一些基本的護理工作,還要參加義診活動,深入到偏遠的地區為孩子們進行健康檢查、普及衛生知識。他用熟練的英語普及著各種醫學常識,溫暖的笑容如同塞拉利昂的陽光,明媚而充滿力量,照亮了每一個因病痛而暗淡的童年。
授人以魚,還要授人以漁。雷祥積極開展對當地醫護人員的培訓,繁重的工作量使得他每天像陀螺一樣不停旋轉。然而,就是在這簡陋的環境下,他出色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
妙手回春
雷祥從容不迫的態度與扎實深厚的專業功底,多次使危重患者化險為夷,為孩子們撐起了一片健康的天空。
11月5日,一名新生兒因窒息呼吸、心跳停止,生命危在旦夕。在當地醫療條件有限的情況下,雷祥迅速投入到緊張的救治工作中。他憑借豐富的臨床經驗和扎實的基本功,冷靜評估病情,果斷進行氣管插管建立人工氣道、復蘇囊加壓給氧、胸外心臟按壓等一系列急救措施。在經過一番緊張而有序的搶救后,這名新生兒的心跳和呼吸逐漸恢復正常。
看著孩子平安出院后,患兒母親深表感激,在給他的感謝信中寫道:“您的專業和奉獻給了我的孩子第二次生命。”
還有一次,一位患有嚴重瘧疾合并營養不良、生命垂危的兒童被緊急送來醫院后,雷祥和團隊迅速制定了治療方案,經過數天的精心救治,孩子終于脫離危險。
在這個世界上,有一種情懷,它超越了種族、國界和信仰,那就是對生命的尊重和對健康的執著追求。雷祥竭盡全力為每一名患兒提供優質醫療服務,大大提高了該院患兒的救治率,短短數月的時間,兒科成為了該院的特色科室。
責編:樊芳
一審:樊芳
二審:伏志勇
三審:萬朝暉
來源:湖南法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