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法治報通訊員 劉杰華 覃小歡
“多虧了‘紅色’業委會,電動車充電難的問題解決了,再也不用從家里‘飛線’了。”1月12日,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飛山新城小區,下班回來的胡月直奔小區充電樁給“小電驢”充上電,便放心地回家去了。
胡月說的“紅色業委會”,是靖州基層治理的一項探索,由退休黨員干部擔任業委會成員,把黨組織建到小區、黨小組建到樓棟。小區業委會聯合小區黨員,重新規劃小區停車位和充電位,解決了困擾已久的“停車難”“充電難”。
近年來,靖州堅持黨建引領,巧用“三把鑰匙”解鎖基層“善治密碼”,初步形成了人人參與、人人盡責、人人受益的共建共治共享基層治理新格局。
網格化解鎖“連心密碼”
1月11日中午,渠陽鎮飛山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工作人員一聲“開飯”,一盆盆熱氣騰騰、色香味俱全的飯菜被端上桌,干凈整潔的餐桌旁,老人們一邊聊天、一邊就餐,其樂融融。
“有吃有喝又有玩,還有老伙伴聊天,我喜歡來!”照料中心書畫室、休息室、保健室、餐廳廚房一應俱全,娛樂室還配有電視、音響、棋牌桌,70歲的市民儲昌家是這里的常客。
“社區開展的‘鄰里守望’活動也非常受歡迎!”河街社區黨支部書記扈海平表示,今年已為“一老一小”群體送餐13000余份。
靖州構建基層治理網格化服務體系,在主城區9個社區成立小區黨支部9個、黨小組46個,全縣1300名黨員到小區“雙報到”。按照每300—500戶居民劃分1個網格,配齊專職網格員109名、樓棟長2277名。日常工作中,黨員干部、社區工作人員、志愿者形成合力,上傳下達、化解矛盾、凝聚人心,打通了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米。
“現在有什么問題不用跑遠了,把訴求告知網格員,就會幫我們解決。”2024年11月初,排林巷路燈線路故障,黨員網格員劉鮮蕓立刻協調電力公司迅速予以修復,獲得居民稱贊。
靖州縣委社會工作部副部長覃小歡介紹,今年來,“網格化服務”收集上報小區居民反映的設施安全、鄰里糾紛、法律援助等問題2700條,解決小區便民事項及矛盾糾紛800余件,開展空巢老人陪護、留守兒童關愛服務行動1000余場次,干部群眾參與基層治理的積極性明顯提升。
老人們來到飛山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就餐。通訊員 李清 攝
智能化解鎖“智慧密碼”
1月12日,靖州鑫匯小區,有電動車亂停亂放,堵住了消防通道,居民陳小燕用手機拍下視頻,通過按戶賦予的專屬二維碼上傳到“智慧社區”服務號。
“叮——!”網格長楊宜梅的手機立刻收到“待辦”提示,她第一時間通知物業趕到現場,把占道車輛移到規定停車點。半個小時,一件反映社情民意的小事就快速解決了。
靖州充分利用智能互聯技術賦能基層治理,依托數字靖州平臺(數字靖州城鄉統籌指揮系統),推進“天網”“雪亮”“慧眼”工程聯網共享,建立起社區治理“智慧平臺”,精準管理居民信息。平臺的監管端(政府、社區)+物管端(小區物業、業主委員會)+“智慧社區”服務號(網格長、居民)聯通互動,報事、報修形成閉環服務,大量矛盾糾紛“碼上”化解。
“安置小區轉彎那里的路燈壞了好幾個”“千鴻小區門口的垃圾桶少了而且距離較遠”“新城小區14棟401樓上住戶漏水導致家里受潮”……
“工作人員實時響應,合理訴求快辦快結,群眾找我們解決問題的越來越多了!”飛山社區黨總支書記李曉說,自打建立起社區治理“智慧平臺”,感覺與群眾的關系越來越密切了,社區每天都能接到好多條群眾來信,一年來已接收并妥善處理各類信息4000余條,解決居民急難問題19件、民生實事87件。
精品化解鎖“幸福密碼”
殺年豬、打糍粑、喝油茶、賞表演、合攏宴……1月7日,農歷臘八節,在渠陽鎮三和村,“連村聯創”產業發展及民俗文化活動正在舉行。
城中村、城郊村的治理是基層社會治理中的難點、堵點。靖州探索“黨建引領、連村聯創”經驗,在三和村、飛山村、十里村、戈村組建聯合黨支部,以三和村為中心村,組建“聯合經濟體”,依托城中村、城郊村的產業、區位、交通等優勢,抱團發展,集中打造精品示范村。
聯建村利用“產城融合”機遇,大力發展建設茯苓科技產業園、飛山現代農業產業園、馬園萬畝中藥材基地,壯大中藥材、楊梅、制種等特色產業,實現產業鏈產值70多億元,帶動群眾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借助鄉村旅游、休閑農業,依托飛山湖、楊梅基地、中藥材基地、特色庭院等,舉辦水果采摘、“村BA”、“村晚”、“農民運動會”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打造文旅品牌和康養勝地,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極大豐富。
責編:譚好
一審:譚好
二審:伏志勇
三審:萬朝暉
來源:湖南法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