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周報訊(通訊員 彭慧 曾晶晶)“感謝法官,我們公司第一期的設計費已經到賬了!”4月25日上午,綜合審判庭庭長周紅宇法官接到上海某建筑設計公司負責人的電話。
這是一起因項目設計費引發的建設工程設計合同糾紛案件。原告是上海一家建筑設計公司,被告是望城區一家房地產公司,原告承接了被告公司某項目的方案設計,但雙方對設計圖紙完成情況及進展時間有異議,導致對設計服務費用的支付未達成一致,于是起訴至法院。原告向法院提出訴訟請求,要求被告支付剩余設計費65萬元。
第一次開庭時,被告當庭向法院提起反訴,要求解除設計合同,不支付合同項下未支付設計費的同時還需被告返還已超額支付的9萬余元設計費,并按日千分之二的標準支付20余萬元違約金。因被告當庭提出反訴,庭審不再繼續進行。
考慮到原告身在“千里之外”的上海,來長沙開庭的時間成本、經濟成本都比較高,秉持真正“為群眾辦實事”的理念,在后續訴訟環節,法官提出通過云上法庭組織調解,免去原告來回奔波的訴累。約定好時間后,在法院第十一審判庭內,法官與當事人通過網絡開展第二次庭上調解。
本案錯綜復雜,原被告訴求完全對立,案件似乎沒有調解的可能。但法官并未放棄,多次與雙方律師電話溝通,耐心釋法明理,引導雙方當事人加強溝通,尋求平衡點,爭取達成調解。最終,在法官的促成下,雙方對應付的設計費用及支付方式等達成初步調解方案提交至法院。
在法官的主持下,雙方對經法院審查的調解協議均表示認可,當庭簽訂調解協議。至此,這兩家異地公司之間的糾紛圓滿解決,被告律師更是當庭向公司發起付款審批,按照調解協議約定向原告支付第一期30萬元設計費,當場兌現調解協議內容。
自政法隊伍教育整頓開展以來,望城區法院始終秉持為群眾辦實事理念,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動力,在公正辦案的同時不忘為民初心。截至日前,法院已運用云上法庭開庭82次,線上調解674件,調解成功案件197件,以實際行動為群眾減輕訴累。
責編:李林俊
來源:法制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