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法治報訊(通訊員 李文娟 陽媚)2月9日,出生體重僅744克,胎齡只有26周3天的超早產女嬰小欣欣(化名)終于從邵陽市中心醫院新生兒科出院回家了。
744克,大概兩聽可樂的重量,卻托起了一個生命的全部希望。90天呼吸機支持,107天的守護,在邵陽市中心醫院新生兒科的保溫箱中,這個身長僅成人手掌大小的超早產兒小欣欣(化名),褪去周身管線,最終以3600克的圓滿答卷完成“生命的闖關”。
成功闖關的背后,除了小欣欣頑強的生命意志,更離不開醫護團隊的專業和奉獻,還有父母的堅持與愛護。
胎齡26周3天,體重僅744克
“胎齡26周3天,體重僅744克,一名超低體重超早產女嬰情況危急,需要轉院!”2024年10月25日7時,邵陽市中心醫院接到來自新寧縣人民醫院的轉院電話。
“提前預熱暖箱、準備好呼吸機!”新生兒科主任李明玉和超早產兒團隊立即啟動緊急預案,做好了各項準備。
“她小小的,就比我的巴掌大一點,皮膚薄如蟬翼,血管都清晰可見。”談及入院時的小欣欣,主任醫師李小萍、管床醫師唐思依舊記憶深刻。
出生體重低于1000克的寶寶,在醫學上被稱為超低出生體重兒,其大腦、心臟、肺臟、消化系統等重要臟器均發育不成熟。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肺炎、呼吸衰竭、敗血癥、顱內出血……讓監護儀警報聲此起彼伏。
“給予持續正壓通氣維持肺泡擴張,盡早建立靜脈通路,維持循環、血糖穩定……”當值上級醫師劉燕和團隊有條不紊地完成呼吸機參數調節、臍靜脈置管等操作。
成功建立小欣欣的“生命通道”僅是第一步,真正的考驗還在后面。
勇闖4大難關
在層流病房恒定的暖光下,這場生命的闖關悄然打響。面對呼吸、循環、營養、感染4道難關,新生兒科團隊以毫米級精度與死神展開拉鋸。
監護室里呼吸機的嗡鳴聲在深夜格外清晰,醫護人員根據肺部超聲、胸片、血氣分析的結果,不斷動態調整呼吸機參數,這是一場小心翼翼的平衡藝術。
從有創到無創,再因病情反復重回插管治療,這場拉鋸戰持續了整整90天。當呼吸機最后一次停止嗡鳴,監護儀上平穩跳動的曲線,成了最動人的凱歌。
當臍靜脈導管即將失效時,操作臺前正上演著驚心動魄的穿刺。被稱為“置管高手”的責任護師鄧明鋒正俯身凝視著如頭發絲一般的血管,她持針的右手懸停著,觀察再觀察,找準再找準,最后緩慢推進,一次成功!5分鐘后,PICC導管成功抵達心臟上腔靜脈,為后續治療打通了“生命高速路”。
營養供給是場以“毫升”為單位的持久戰。隨著喂養量從每次2毫升逐漸增至70毫升,每次喂奶時間也上升至30分鐘,小欣欣的體重曲線圖爬出連續的上升線。
有一次小欣欣突然攥住了鄧明鋒的手指,這位護理過上千嬰兒的老將眼眶發燙:“這小手明明還沒我指節大,勁道倒挺足。”
小欣欣剛入院時便有敗血癥,血小板指數僅為標準值的一半,白細胞超標近一倍,屬于嚴重感染。診療團隊薼地調整抗生素治療方案,升級消毒隔離措施。一個月后,小欣欣各項指標恢復正常,成功度過感染關。
從暖箱回到母親懷抱
在這場跨越季節的守護中,小欣欣父母在200公里往返路上積攢了厚厚一沓高速票據。純母乳喂養,兩三天就要送一次母乳,從新寧到邵陽市區,這一送就是107天。“每來一次,看到欣欣日益長大,我們就增加一份信心。”
剛開始還不能探視,有專門的醫生和護士與父母溝通病情,每逢周一、周三、周五,就會拍照發給父母,并講述孩子的情況與變化。病情穩定后,啟動家庭參與式護理,欣欣父母沒有落下一次機會。
終于,所有人的努力匯成了春天破土的力量。2025年2月9日,欣欣出院,承載著眾人的希望與愛意,像花朵一般“重生”在了這個春天,向著光明茁壯生長。
當天,距離早上交班還有2個小時,欣欣父母就趕到科室外等候欣欣,當媽媽抱住小小的她,感受到熟悉的溫度和心跳,忍不住地眼淚直流,夫妻倆一個勁地感謝著:“欣欣長得這么好,多虧了有你們的高超醫術和溫暖守護,你們就是她的再生父母啊!”
終于,所有人的努力匯成了春天破土的力量。2025年2月9日,欣欣出院,承載著眾人的希望與愛意,像花朵一般“重生”在了這個春天,向著光明茁壯生長。
當天,距離早上交班還有2個小時,欣欣父母就趕到科室外等候欣欣,當媽媽抱住小小的她,感受到熟悉的溫度和心跳,忍不住地眼淚直流,夫妻倆一個勁地感謝著:“欣欣長得這么好,多虧了有你們的高超醫術和溫暖守護,你們就是她的再生父母啊!”
出院后,唐思醫生和欣欣媽媽的聊天記錄,從最初滿屏都是欣欣媽媽的60秒語音條,漸漸變成唐醫生主動發起的問詢,“欣欣最近怎么樣啦?”“有什么不舒服和我說哦……”有些羈絆,從744克的生命托付的那刻起,便注定要生長得比時間更綿長。
責編:樊芳
一審:樊芳
二審:伏志勇
三審:萬朝暉
來源:湖南法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