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法治報訊(通訊員 劉斌升)近年來,漣源市針對服刑人員“危頑病困”和刑釋人員“急難愁盼”現象,強化思想認識,創新五心幫教,在銜接管控、幫扶救助、就業安置中抓重點、破難點、創亮點,全力守護安全穩定,全心幫助重塑新生。
踐初心,傳承楓橋經驗預防重新犯罪
學思踐悟“發動和依靠群眾,堅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決,實現捕人少,治安好”的楓橋經驗,緊緊依靠社會力量對幫教對象進行引導、扶助、教育、管理,構建監地、鄉村、家庭、社會“四位一體”齊發力的工作體系,將排查出的各類風險隱患控制在基層,將有重新違法犯罪傾向的苗頭化解在萌芽,讓新時代楓橋經驗在安置幫教工作中落地生根。始終堅信毛澤東同志“人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改造的”重要理論,始終堅持“每幫教一名對象自新自立,就是為和諧社會多增一份穩定”的工作理念,努力在“預防重新違法犯罪,幫助刑釋人員成為一名守法公民”中秉承楓橋經驗,踐行幫教初心。
抓重心,化解風險隱患維護安全穩定
緊扣黨委工作中心,深刻汲取珠海等地惡性事件教訓,深入分析工作中的短板漏洞,進一步推進“化解矛盾風險,維護社會穩定”專項治理活動。成立以市委政法委書記為組長,市司法局主要負責人為副組長的工作專班,組織召開專題會議,下發活動方案,安排工作任務,強化鄉鎮街道工作職責和工作責任,全面澄清“監獄信函、自返報到、平臺推送、公安比對、排查發現”五方面數據,建立檔案和臺賬,落實重點對象“鄉鎮街道、司法所、派出所、村社區、親屬”五包一責任幫教;重大隱患不定期調度處置和兩月一次定期研判分析;重要困難協調成員單位幫扶救助。妥善處置了邵某感情失意,黃某生活失落,肖某精神失常,劉某心態失衡等一批事件,有效化解各類不穩定因素和風險隱患。
暖民心,開展聯合幫扶體現便民惠民
加強同全國402個監所進行政策溝通、信息互通、幫扶聯通,真正把任務落實落細,將政策法律轉化成群眾實惠。把監地遠程視頻會見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的一項重要舉措,為罪犯和親屬建立一條便捷的溝通橋梁,利用網絡進行“面對面”交流,實現家門口探監。市安幫辦和楊市司法所2個會見室已有4617人次成功會見,把老幼病殘探監的難事辦成節省成本方便群眾的實事,達到司法行政便民惠民的目標。
聯合民政部門在全省最先啟動“愛心即初心、幫教暖人心”政府購買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關愛保護項目,通過調查走訪、心理輔導、思想教育、精準幫扶,2024年服務未成年子女316人,落實低保和助學金62萬元,解決各類問題632個。用愛心溫暖心靈,幫助孩子們走出困境,實現生活有依靠、就學有保障、成才有機會。2024年11月19日得到了民政部、湖南省民政廳領導來漣調研肯定。
用真心,創建安置基地破解堵點難題
對無家可歸、無親可投,無業可就對象的安置就業這個難點和堵點,始終把依托企業對接監獄工種建立過渡性安置基地作為化解“三無”人員臨時生活和居住的有效途徑。以市級創辦集教育、培訓、就業、安置一體的基地為龍頭,20個鄉鎮街道設立安置點為補充,聯合市人社局零工市場和銘銀人力資源服務公司,及時推薦就業信息和崗位,打造1+N安置模式。對幫扶對象不嫌棄、不歧視,政治上一樣對待、經濟上一樣支持、工作上一樣信任、生活上一樣關心。通過提供一處住所、掌握一門技能、解決一個生活的“三個一”貼心幫扶,累計接收幫教對象487名,無一人重新違法犯罪。用真心動真情,讓刑釋人員一出監門就進廠門,安置一個,穩定一家,平安一方。
?提信心,動員社會參與幫助重塑新生
2024年6月1日,“情暖高墻,關愛孩子”十周年監地黃絲帶幫教護蕾活動,10個監獄,6家企業,15個單位現場為63名困境子女發放愛心助學和慰問物資20余萬元,應邀省市領導與參會人員分成4個組,入戶走訪特困家庭,上門排憂解難,解決服刑人員后顧之憂,提高服刑家庭生活信心。
建立“政府總體安排、鄉鎮精準摸底、司法負責組織、學校具體培訓、人社考核發證、財政補貼費用、基地推薦就業”的技能培訓機制,切實提高對象謀生本領,增強就業信心。共有1641名刑釋社矯人員通過學習汽車維修、中式面點、計算機裝配、人工智能訓練等實用技能走上了新的崗位,實現個人安定、群眾肯定、社會穩定。
幫教塑新生,未來更可期。漣源市“五心”幫教工作舉措是21個省58個縣市區69所監獄先后來漣調研交流積累的有益探索,為推進“監獄改造、社區矯正、安置幫教、矛盾化解、法治宣傳”五項工作整體抓提供了漣源做法。為平安建設和法治建設貢獻了幫教力量。
責編:王彩英
一審:曾金春
二審:伏志勇
三審:萬朝暉
來源:湖南法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