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法治報訊(通訊員 李麗華 張一多)
一年之計在于春,春耕備耕正當時。仲春之際,草長鶯飛,步入北湖區同心瑤族村,一片片春意盎然,一幅幅忙碌景致。
同心瑤族村地處西南山區,農田呈大片集中、小塊分散兩大特點。山區孕育了村民淳厚質樸的習性,她們精打細算過日子。面對小而散的耕作田地,各家農作物對肥料需求量相對不多,進城購置肥料不劃算,同心村供銷社應勢而為、迎難而上,農資配送站由此應運而成。
“我們農資配送站的化肥種類繁多,各類農藥也比較齊全?!北焙^供銷社同心瑤族村農資配送站負責人鄧君帥介紹,價格較為實惠,尿素同比每包下降7元、含氯復合肥每包下降15元,每逢三、六、九趕集,前來購買化肥、農藥的村民更是絡繹不絕。
為保障春耕生產,該站儲備了化肥60余噸和價值7萬余元的農藥,并每天根據銷量動態補貨,確保周邊6個村村民的生產所需。
位于一大片農田交匯中心的十寺農機專業合作社,社員們正在忙著檢修農機,為春耕機插機拋做準備。據十寺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鄧旭明介紹,去年,他們在北湖區供銷部門的政策幫扶下,領到了機插機拋補貼42000元,今年政策補貼提高到了45元每畝,在種植面積上擴大到了1600畝,種糧的信心更足、步履更穩了。
從北湖區供銷社了解到,為了充分發揮供銷系統農資保供、穩價助農作用,與郴州市新三湘公司合作,儲備足量的化肥等物資,春耕期間農資供應應保盡保。
在“供”字上善做文章,“銷”字上更顯智慧。
“供”與“銷”并非對立關系,而是互為依存和相互促進關系,沒有供應,銷售就無法進行,沒有銷售,供應就失去了意義,兩者共同構成商品從生產到消費的完整過程,并從中實現價值。北湖區供銷社在“供”與“銷”的辯證法中,既謀好了局,又找準了路,更促成了事,以市場化運作、專業化發展、多元化經營、精細化服務和布設網點、增設渠道的方式,確保日常品下行、農產品上行,確保供應鏈的順暢運作,走出一條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供銷發展新路徑。
在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的同時,北湖區供銷社還依托基層社,大力開展優質特色產品的品牌化、市場化營銷,精心培育塑強“蜂舞甜蜜蜜”“過山瑤”“瑤浴”“瑤茶”等品質優良、特色鮮明的特色品牌,講好品牌故事,提升品牌競爭力和影響力。
據悉,近年來,北湖區供銷社為了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鞏固鄉村群眾持續增收的良好勢頭,堅持以“為農、務農、姓農”為宗旨,在完善服務體系、拓展服務領域、提升服務效能方面狠下功夫,全力做好“銷”字文章。如此一來,使區域內特色產品的銷售渠道更“通”,讓農戶的錢袋子更“鼓”。
責編:劉建軍
一審:曾金春
二審:伏志勇
三審:萬朝暉
來源:湖南法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