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法治報訊(通訊員 陳嘉曼)群眾利益無小事,點滴之中見真情。五里橋派出所緊扣“派出所主防”職能定位,以主動警務和預防警務為抓手,扎實推進矛盾糾紛源頭排查化解,積極破解基層社會治理難題。近日,成功調解一起家庭土地糾紛。
在基層社會治理中,家庭土地糾紛往往因歷史遺留問題、利益沖突和情感糾葛而難以化解,甚至可能演變為長期矛盾。然而,在桑植縣何家坪社區一場持續四五年因土地確權問題發生的家庭糾紛,最終畫上了圓滿的句號。2021年盧某菊與同是鄰居的哥哥盧某惠因土地道路硬化問題無法達成共識,此后,雙方矛盾不斷激化,多次發生口角,曾多次報警并在現場雙方均表示不再發生此類事情 。
“這里有人阻工,請求幫助”
2025年3月7日,盧某菊再次撥打報警電話。因多次處理過他家的問題,處警民警立即敏感起來,一刻也不敢耽誤,趕到現場后了解到,盧某菊續建房屋卻遭遇哥哥盧某惠的阻工,并發生了肢體沖突。現場氣氛緊張,矛盾一觸即發,民警先讓雙方都平復心情后帶至派出所,社區民警與社區工作人員立刻開啟“老黃牛”調解模式。
在調解室里,雙方各執一詞,民警只能在只言片語中“剝繭抽絲”,通過“認真聽、有針對性地記、有目的地問”歸納出核心要素和關鍵信息,面對雙方都不愿意讓步的前提下,“老黃牛”們通過講情理、釋法理,讓彼此放下私心、將心比心,理解對方難處,告知雙方只有各自合理讓步,事情才能順利解決,家庭會因此和睦。但此次矛盾糾紛背后利益關系復雜,背后矛盾根深蒂固,調節難度相當大,當時雙方并沒有達成調解共識。
“一次調解不成功,就兩次、三次甚至多次……”
在初步調解無果后,3月10日,在何家坪社區,五里橋派出所聯合司法所、村社區開啟“三級聯調”調解模式。開始耐心傾聽矛盾雙方訴求、證據、態度等內容,接下來,社區將土地、建房等政策解釋給雙方,司法所從法律的角度分析土地歸屬權,最后社區民警以客觀、理性的角度勸解矛盾雙方,過程持續了四五個小時,雙方最后達成了一致,調解協議也當面完整閱讀給雙方聽,最終要簽訂協議的時候,盧某菊堅決不在協議上簽字,宣告此次調解失敗。
“沒有什么矛盾糾紛是不能化解的”
由于僅憑矛盾雙方提供的照片等書面材料無法準確把握爭議焦點和矛盾事實。3月12日,社區民警與澧源鎮政府、社區工作人員深入矛盾糾紛發生的“第一現場”,通過實地勘察、現場走訪、就地實踐,面對面、零距離地開展工作,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雙方感受到親切、直觀地調解氛圍。經過多次調解,雙方終于同意各退一步,達成和解協議。
下一步,五里橋派出所將繼續發揚新時代“楓橋經驗”,積極探索“多方聯調”、“多元化矛盾糾紛化解機制”, 持續排查化解各類矛盾糾紛,為平安桑植建設添磚加瓦,讓居民生活更加和諧安寧。陳嘉曼
責編:王輝
一審:曾金春
二審:伏志勇
三審:萬朝暉
來源:湖南法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