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法治報訊(通訊員 陸慶國)為深入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推動衡南法院“五聯共建”機制落地見效,衡南法院栗江法庭積極探索矛盾糾紛多元化解路徑。近日在衡南某村,栗江法庭聯合院立案信訪局、鎮司法所、綜治中心及村委會“五方聯調”圓滿化解一場因相鄰權糾紛引發的矛盾,生動展現了“楓橋式人民法庭”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新格局。
?本案當事人張某與李某(化名)系離異夫妻,年逾七旬。離婚后,雙方矛盾并未化解仍相鄰而居,雙方都在對方房屋處堆砌閑置物品影響正常使用,矛盾不斷升級,甚至影響周邊村民生活。經當地司法所、村委會多次調解未果,張某故一紙訴狀起訴至栗江法庭,考慮到當事人年事已高、情緒對立激烈且有信訪意愿,承辦法官決定啟動“五聯共建”聯動調解機制,聯合法院立案信訪局局長、鎮司法所負責人、綜治中心主任及當地村支書組成聯合調解組,深入村居開展“上門調解”,力爭將矛盾化解在田間地頭。
?多方聯動聚合力 情理法交融促和解?
調解當日,聯合調解組趕赴現場,實地查看案涉爭議房屋。承辦法官與立案信訪局局長結合《民法典》相鄰權法律規定,現場釋明權利義務;司法所調解員從情理入手,疏導雙方積怨;綜治中心干部結合鄉村治理經驗提出折中方案;村支書則發揮“人熟地熟”優勢,協調鄰里見證調解過程。五方力量分工協作,通過“背對背”傾聽訴求、“面對面”協商方案,逐步消除當事人抵觸情緒。經過三小時耐心疏導,雙方最終達成一致:明確房屋使用界限,雙方各退一步,搬開影響對方房屋使用的閑置物品,并承諾不再因此引發糾紛。
楓橋經驗落地生根 五聯共建彰顯實效?
“這起糾紛的成功化解,是‘五聯共建’機制與楓橋經驗深度融合的生動實踐。”承辦法官表示,通過整合法院專業力量、基層治理部門及村級自治組織優勢,實現了“1+1>2”的調解效果,既解決了法律問題,更修復了鄰里關系。某司法所負責人補充道:“此次調解不僅化解個案,還為村民上了一堂生動的法治課,真正做到了‘調解一案、教育一片’,實現了‘三個效果’的有機統一。”
近年來,栗江法庭以創建“楓橋式人民法庭”為契機,深化“法庭+”多元共建聯調機制,推動矛盾糾紛源頭預防、多元化解,通過聯動調解成功化解涉老、涉農糾紛數十起,切實將法治力量融入基層治理“最末梢”,為鄉村振興注入和諧動能。
下一步,衡南法院將繼續延伸司法服務,以“如我在訴”的情懷,讓“楓橋經驗”在鄉村沃土上煥發新的生機。
責編:王汝福
一審:曾金春
二審:伏志勇
三審:萬朝暉
來源:湖南法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