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法治報訊(通訊員 李育聰)基層穩,天下安。在新時代社會治理格局中,基層矛盾調解中心作為化解群眾糾紛的“第一道防線”,正以制度創新為引擎,推動矛盾糾紛“發現在早、化解在小、預防在先”,成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抓手。近年來,漣源市楊市鎮始終堅持以黨建引領為核心,以群眾需求為導向,構建起“一站式受理、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的基層治理新機制,為楊市鎮筑牢和諧基石,繪就了治理新篇章。
制度筑基:構建矛盾化解“四梁八柱”
楊市鎮“領頭楊”矛盾調解中心的建設,根植于制度機制的頂層設計。鎮黨委政府研究明確了“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綜治協調、部門聯動、社會協同”的工作機制,創新建立“周矛盾糾紛排查制”“分類流轉制”“鎮村聯合調解制”等工作體系,打造“農戶田間地頭-村級調解室-鎮級調解中心”三級調解網絡,形成矛盾糾紛“分層過濾、逐級化解”的閉環管理模式。制度設計既強化了屬地責任,又打通了跨部門協作壁壘,實現矛盾化解從“碎片化應對”向“系統性治理”的轉變。
機制賦能:打造矛盾調處“全科門診”
“領頭楊”矛盾調解中心推行“1+3+N”運行機制:“1”指1個指揮中樞統籌調度,“3”是“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三大力量協同聯動,“N”代表“專職調解員”“鄉賢五老”“司法顧問”等專業團隊的精準介入。走進矛調中心,“來訪接待室”“聯合調解室”“法律服務室”等功能區井然有序,整合“12345熱線”“村(社區)三長排查”“輿情監測”三大數據源,構建矛盾糾紛預警體系,讓風險隱患“看得見、管得住”;通過“一窗受理、分類導流、村級初調、中心復調”四步工作法,實現矛盾糾紛“接訴即辦、閉環處置”。
成效彰顯:書寫為民解憂“暖心答卷”
制度創新催生實踐碩果。“領頭楊”矛盾調解中心已運行一年,累計受理矛盾糾紛360余件,調解成功率達89%,群眾滿意度達95.4%。在“意外死亡”“土地糾紛”“鄰里矛盾”等基層熱點問題上初見成效,如楊市鎮洄水村劉某某打架死亡一事,雙方家屬就民事部分成功達成調解;枧埠村李某某交通事故致人死亡一事,在矛調中心、司法、公安等多部門聯合調解下成功化解。這些鮮活案例,生動詮釋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的新時代“楓橋經驗”。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楊市鎮“領頭楊”矛盾調解中心將持續深化制度創新,加快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培育“法律明白人”及“金牌調解員”專業隊伍,推動矛盾糾紛化解從“事后處置”向“源頭治理”躍升,成為基層黨委政府聯系群眾的“連心橋”,為社會的長治久安筑牢根基,為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保駕護航。
責編:王彩英
一審:曾金春
二審:伏志勇
三審:萬朝暉
來源:湖南法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