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法治報訊(通訊員 楊志剛?)近年來,祁陽市司法局堅持“三個突出”謀劃社區矯正工作,實現了社區矯正對象“接得進、管得住、矯得好”的預期目標,從未發生因脫漏管導致的重新犯罪現象,連續四年被省司法廳評為社區矯正工作先進集體。
一、突出重點早謀劃。“一年之計在于春”,做到年初有謀劃,全年有目標。在總結過往好的、成功的經驗的基礎上,又要對標先進找出自身的差距和短板,認真剖析問題根源,積極尋求解決辦法,結合年度工作要點,確定年度工作重點,制訂工作方案,要年年有創新,有側重,有亮點,同時要積極向領導匯報,爭取領導重視和支持。比如近年我們的智慧矯正建設、矯正中心規范運行和社區矯正檔案規范管理等工作,敢于創先,早定謀劃,早匯報,領導早重視,工作早著手,先后三次承辦現場會,其中兩次全省現場會,一次全市現場會。
二、突出制度機制抓規范。一是嚴把接收關。從嚴做好社區矯正審前調查評估工作,明確調查工作流程,堅持實地走訪調查,深入當事人所在的村(社區)、工作單位、學校、家庭等,了解評估對象的家庭情況、個性特點、平時表現、鄰里關系、犯罪記錄、社區監管幫扶條件等,認真聽取相關意見和建議,為評估分析提供科學依據,確保出具的每一份調查評估意見有理有據、客觀公正。二是嚴把定位關。以省智慧矯正一體化平臺為依托,充分利用智慧矯正系統和智能應用設備,結合手機APP、電子腕帶和移動指紋考勤機等定位設備,對在冊的300多名矯正對象100%準確定位,并及時對定位異常、行為異常和越界等現象預警警報。三是嚴把核查關。全面推行信息化核查日記制,由矯正中心和司法所專職工作人員每日登錄社區矯正管理系統,及時查看預警警報,對越界警告、人機分離、行為異常、定位異常和違規簽到等社區矯正對象違反日常管理的情形進行信息化核查。發現異常情況,要求司法所必須在48小時處理完畢,對越界和疑似脫管的,立即組織查找和實地查訪,并嚴格按規定處理到位,起到了較好的震懾效果。去年,共開展實地核查230人次、訓誡29人次、警告36人次、撤銷緩刑3人,收監執行4人。四是嚴把督查關。每天安排專人對各司法所的社區矯正工作進行信息化督查,發現異常情況,第一時間責令整改,對整改不到位或情節嚴重的給予相應處分,同時列為重點跟蹤管控對象,建立相關臺賬。
三、突出教育幫扶促回歸。一是建好公益勞動基地。簽好“一書一簿”。與德輝農莊、敬老院、環衛所等單位簽訂《社區矯正公益勞動協議書》,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做實《矯正對象公益勞動記錄簿》,由司法所所長具體負責對社區矯正對象參加公益勞動的情況進行如實記錄。落實“兩項制度”,即社區矯正公益勞動制度、社區矯正公益勞動考核制度。采取集中勞動與分散勞動相結合的形式,做到因人、因地、因事制宜,既發揮矯正對象的優勢特長,又有利于他們改造轉化。二是堅持定期走訪制度。對每位社區矯正對象按規定進行定期走訪,了解其工作生活、家庭情況和思想動態,積極為他們排憂解難。去年年共走訪慰問特困社矯對象12名,發放慰問金1.2萬元。同時,對有就業、創業或技能培訓意向的社矯對象,我們積極協調人社部門組織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并認真做好跟蹤回訪,去年共培訓200余人次。三是抓實道德法治教育。開展《社區矯正法》《刑法》《民法典》等專門學習班6場次,培訓社區矯正對象500余人次。扎實推廣“1313”教育矯正模式,精準實施分類教育,借助在矯通 “空中課堂”、自助教育終端線上教育、“VR”沉浸式教育、線下個別教育等多種教育方式,提升分類教育的精準度,幫助矯正對象盡早改過自新、回歸社會。
責編:左爽
一審:左爽
二審:伏志勇
三審:萬朝暉
來源:湖南法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