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法治報訊(通訊員 王勤 鄒健 康浩東)一葉一手工匠意,一盞一味茗茶香。4月11日至12日,以“非遺傳承·衡茶飄香”為主題的衡陽市第四屆傳統手工茶制作大賽在衡陽縣金蘭鎮舉行,來自塔山、壽岳、船山等全市綠茶主產區的29名茶企參賽選手同臺進行手工制茶技藝大比拼。
4月11日,衡陽市第四屆傳統手工茶制作大賽在衡陽縣金蘭鎮啟動。劉欣榮 攝
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師范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劉仲華出席并宣布大賽正式開始。衡陽市委副書記陳澎,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總工會主席王東文,市人大常委會原黨組副書記、副主任、一級巡視員譚敦龍,省茶葉協會會長周重旺等出席。衡陽縣委書記、縣長孫浩致辭。
孫浩在致辭中表示,茶葉不僅是衡陽縣的優勢產業、特色產業,更是衡陽縣的富民產業、希望產業。近年來,衡陽縣以打造“蒸陽好茶”品牌為抓手,扎實推進茶葉規?;N植、標準化生產、品牌化發展,截至2024年,全縣茶葉年產量突破1000噸、年產值超2億元。下一步,衡陽縣將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一體推進茶產業、茶科技、茶文化建設,努力把茶區變成景區、茶園變成公園、茶山變成金山,以一片葉子帶富一方百姓。
4月12日,在理論知識考試現場,參賽選手沉著冷靜、認真答題。廖輝煌 攝
此次大賽分為理論知識考試、綠茶現場制作兩個階段進行,采用百分制計分。其中,理論知識考試占總成績20%,考試時間為60分鐘,考試內容包括茶葉生產加工相關法律法規知識、安全生產基礎知識、茶葉基礎知識及綠茶加工基礎知識等。在考試現場,參賽選手們沉著冷靜、認真答題,充分展示了扎實的專業知識和良好的職業素養。
4月11日,參賽選手生動展示傳統手工制茶技藝。劉欣榮 攝
綠茶現場制作占總成績80%,要求參賽選手在2小時內完成茶葉從茶青到成品茶的加工。在比賽現場,代表各茶企參賽的選手將統一領取的鮮葉,按照非遺制茶技藝進行揉捻、殺青、干燥,熟練地完成從茶青到成品茶的全部工序,生動展現了深厚的專業功底和傳統手工制茶的魅力。
4月12日,評委們對參賽者作品進行茶葉感官審評記分。王勤 攝
為彰顯比賽的公平公正,此次大賽邀請了來自省內的5名相關專家擔任評委,依據參賽者作品的外形、湯色、香氣、滋味和葉底等5項指標及各項權數,評出茶葉感官審評得分。
4月12日,頒獎嘉賓為榮膺“金茗之星”榮譽稱號的選手頒獎。王勤 攝
經過兩天的激烈角逐,來自常寧市天堂山云霧茶開發有限公司的選手鄧化和榮膺“金茗之星”榮譽稱號,衡山縣野山茶葉有限公司的詹文禮、常寧市天塘湖生態茶葉有限責任公司的鄧遠坤、衡陽市壹笑茶業開發有限公司的劉開寧等9名選手喜獲“衡州茗星”稱號。
詹文禮等9名選手喜獲“衡州茗星”稱號。廖輝煌 攝?
當前,衡陽茶主要有壽岳、衡山、塔山、船山、三樟、寶蓋、龍塘、高峰八大產區。為支持茶產業發展,衡陽市建立劉仲華院士領銜的專家工作站,市財政每年劃撥不少于1000萬元,用于茶園建設補貼、企業升級獎補等。截至2024年底,全市茶葉種植面積17.67萬畝,擁有茶葉加工設備設施的企業67家,其中省級高新技術企業9家,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9家,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8家。
衡陽市委副秘書長劉詩真,市委農辦主任、市農業農村局局長王蘇龍,市農業科學研究院院長朱捷,市農業技術服務中心書記李澤斌,市農業技術服務中心主任盤芳,衡陽縣委副書記、縣委宣傳部部長劉洋等參加。
此次比賽由衡陽市茶業協會主辦,衡陽縣茶葉協會籌委會、衡陽市壹笑茶業開發有限公司承辦。
責編:王汝福
一審:曾金春
二審:伏志勇
三審:萬朝暉
來源:湖南法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