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法治報訊(通訊員 謝寒卿)為聚力攻堅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創建常寧“政策最優、成本最低、服務最好、辦事最快”的營商環境品牌,推動常寧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常寧市司法局認真貫徹落實省市決策部署,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積極履職盡責,探索方式方法,進一步推動涉企行政檢查工作邁上新臺階。
壓實主體責任,強化源頭治理
明確行政檢查主體,嚴禁不具備主體資格的組織實施行政檢查。實施行政檢查的主體必須具備法定資格,在法定職責范圍內實施行政檢查。常寧市司法局積極推進行政檢查主體資格清理確認工作,依法審核并報市人民政府審定確立全市行政檢查主體70個,其中行政機關46個,法律法規授權組織23個,受委托組織1個。
清理并公布行政檢查事項,從源頭上遏制亂檢查。有關主管部門要嚴格落實權責清單制度,梳理本領域現有的涉企行政檢查事項并實行動態管理,向社會公布,接受企業和社會監督。行政檢查事項未經公布的,不得實施,有力推動了常寧市涉企行政檢查源頭治理。
目前全市44個行政執法部門制定涉企行政事項檢查清單,包含五個大類共三十四項檢查事項,已公布檢查事項307項,19個行政執法部門已公布檢查計劃132項,落實負面清單制度,明確“兩輕一免”負面清單,大力推行“兩輕一免”、“首違不罰”柔性執法,截至目前,辦理首違警告3起,輕微違法4起,
壓實規范管理責任,加強行政檢查的執法監督。認真履行監督職責,創新涉企行政檢查監督方式,推廣“監督+服務”模式,實現常態化監督。推行行政執法監督聯系點覆蓋全市各鄉鎮(街道)辦事處所轄區內的代表性企業和村(社區),重點提高湘南紡織產業園和水口山經開區企業的聯系點設置比例,選聘行政執法監督員,參與到執法檢查全流程中,形成整體監督合力。目前全市已設立23個行政監督聯系點,下一步將推動行政監督聯系點和行政執法監督員“由點到面”,形成社會監督網絡,為行政檢查監督體系筑牢“防護網”,以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多元共治模式推動法治化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推進數字賦能,精準高效監督
強化數字技術賦能,確保執法監督精準高效。依托“湖南省行政執法和行政執法監督一體化平臺”全面推行“掃碼入企”,實現“檢查有計劃、入企有賦碼、進企有亮碼、結果有反饋、企業有評價、監督有成效”的全業務流程閉環。
加強行政執法人員培訓,切實轉變行政執法人員“卸責式檢查”的錯誤觀念。舉辦湖南省行政執法和行政監督一體化平臺暨涉企行政檢查"掃碼入企"系統培訓會議,聚力行政執法規范化、智能化,為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注入新動能。全市各行政執法單位和鄉鎮(街道)分管領導、法規股長、執法隊長及系統管理員等共計230余人參加培訓,70個涉企行政檢查主體均選派數名骨干參加會議。目前,各行政執法單位現均已接入一體化平臺,通過全省涉企行政檢查系統已開展“掃碼入企”84次,在全省各縣市區中處于前列。
規范行政檢查行為,精準監管助力企業減負。嚴格落實湖南省《關于嚴格規范涉企行政檢查的實施方案》,做好檢查計劃備案審查,2025年已審查備案“綜合一次查”計劃13次,有效避免多頭檢查、重復檢查,最大限度減少入企檢查頻次;嚴格行政檢查標準、程序,持續推進“掃碼入企”,杜絕隨意檢查,進一步深化一體化平臺運用,實現行政檢查事前備案登記、事中動態留痕、事后評估監督全流程在平臺閉環,全面提升檢查工作的精準性、規范性和透明度;嚴格控制專項檢查,堅持“無計劃不檢查、無必要不檢查”,促進涉企專項檢查“控數量”和“提質量”,確保專項檢查既不越位也不缺位,避免“走過場”、運動式檢查,為企業減負。
無擾檢查創新,科技賦能助力
創新"科技賦能+非現場檢查"涉企行政檢查新模式。衡陽市生態環境局常寧分局探索科技賦能執法創新,加大專項資金投入,為各執法中隊配備無人機設備,創新建立"遠程巡檢+數據回傳+智能分析"的非現場執法模式,推動傳統"人海戰術"執法向現代化執法模式轉型升級,降低現場檢查頻次,最大限度減少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干擾,為優化營商環境、服務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
涉企行政檢查新模式,正在成為常寧新常態。常寧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大隊探索科技賦能新路徑的舉措也為本市其他行政執法單位點亮了靈感,目前全市多個行政執法單位正在采用視頻遠程監管、大數據篩查、掃碼入企等多種技術手段改進工作方式方法,依托智慧平臺開展的跨部門信息互聯互通、企業意見收集、執法風險預警與效能評估也在同步推進中,常寧市將以科技創新為引擎持續驅動營商環境優化。
下一步,常寧市司法局將會繼續大力推進各項任務舉措落實落地,加強與各行政執法部門之間的綜合協調與指導監督,重大事項及時請示報告,為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服務高質量發展,全面建設現代化山水田園新常寧貢獻力量。
責編:王汝福
一審:曾金春
二審:伏志勇
三審:萬朝暉
來源:湖南法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