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法治報訊 見習記者周萌 通訊員胡佳 李清高 陳海飛
近年來,臨澧縣人民法院新安人民法庭立足新時代“楓橋經驗”實踐要求,聚焦基層治理現代化目標,創新構建“聯、保、優”三字工作機制,通過“法官聯村”源頭治理、訴前保全銜接調解、多元協同優化服務,切實強化對專業性行業性調解組織的指導職能。
新安法庭干警上門送達判決書
構建“三聯機制”,筑牢基層調解根基
該法庭組織聯建全域覆蓋,建立“1+3+N”立體化調解網絡,以法庭為中心,聯合3個鄉鎮司法所,推動48個村(社區)、2個行業協會調解組織入駐人民法院調解平臺。選派4名干警擔任調解指導員,通過季度培訓現場指導等方式,提升買賣合同糾紛、人身損害、勞動爭議糾紛等專業領域調解能力。統籌基層資源,提升基層調解力量。引導村社區等基層自治組織邀請鄉賢、“五老”等人組成“和事佬”解紛團隊,通過他們在社會關系、威望等方面的優勢,以“情理+法理”的方式助力糾紛化解。
結合轄區經濟活力較強,異地糾紛較多的實際,該法庭推進“互聯網+多元解紛”工作模式,積極利用人民法院調解平臺線上調解系統、多元解紛微信小程序等平臺。加強干警培訓,提升數字化工作能力,引導群眾通過數字化平臺對接轄區調解組織,實現糾紛受理、委派調解、遠程解紛、協議確認全流程線上辦理。接入各數字化調解平臺以來,該法庭及轄區各基層自治組織協調處置各類糾紛200余件,明顯減輕了訴訟活動對群眾生產生活乃至企業經營的影響。
該法庭還與司法所創新建立“庭所共建”機制,通過“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同聯動”的模式,打造楓橋式解紛新格局。與轄區司法所共同設立“庭所聯動調解室”,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協調糾紛化解資源,定期研判轄區矛盾糾紛特點,制定針對性預防化解措施。自開展以來,該法庭通過與司法所協調找人找物、聯動調解等,聯合化解糾紛120余件,實現了矛盾就地化解率、群眾滿意率“雙提升”。
創新“保全+調解”模式,強化調解協議效力
該法庭設立“保全引導專員”崗位,建立財產線索共享機制。在民間借貸、買賣合同等糾紛高發領域推行“以保促調”模式,通過典型案例解析、法律后果預判,引導當事人主動申請訴前保全,促進雙方當事人達成和解。目前以保促調機制已化解各類糾紛80余件,其中當場履行金額已達100余萬元。
打造“半小時司法確認圈”,在轄區企業園區、行業協會設立3個巡回確認點。創新“要素式審查”工作法,對格式規范、權利義務明確的調解協議,做到當場審查、當場確認。
新安法庭干警介入調解
建立“調解-保全-執行”三向反饋機制,對可能進入執行程序的案件提前介入,設立15日、30日雙重預警節點,承辦法官及時跟進,督促義務人及時履行協議,發現怠于履行的,提示引導權利人申請執行前保全,避免案件進入執行程序,切實將調解協議落地生根。
深化“三優工程”,提升行業調解效能
該法庭積極爭取黨委、政府支持,共同構建“法庭+行業+行政主管部門”三方會商機制,定期參加轄區行政主管部門召開的企業座談會,及時掌握轄區企業大致經營狀況,必要時對具體企業具體事項作出具體提醒,以預防法律風險。
新安法庭法官送法進企業
推出“行業法治體檢”特色服務,組織法官走訪轄區建材、煙花等重點行業,搜集各企業解紛需求,研判涉企多發案件,給企業發放《常見經營風險防控手冊》。對頻繁涉訴企業及時進行提醒,并發出建議書,及時預防法律風險。
實施調解能手培育計劃,從基層組織、行業協會選拔培養調解骨干,組織相關調解培訓。邀請基層調解員、行業調解員參與庭審旁聽、調解。
責編:周萌
一審:周芝華
二審:伏志勇
三審:萬朝暉
來源:湖南法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