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法治報訊(通訊員 劉飛)今年5月12日是我國第十七個全國防災減災日,為強化全民災害風險防范意識,提升社會應急處置能力,云溪區消防救援大隊緊扣“防范災害風險 護航高質量發展”主題,統籌開展“5·12”防災減災日消防宣傳系列活動,通過“校園演練+社區宣教”雙軌并行模式,織密消防安全防護網絡。
沉浸式演練構筑安全“防護墻”
當日上午,云溪大隊將消防安全教育課堂搬進路口鎮路口鋪社區、長嶺街道文橋社區校園,開展“沉浸式”消防疏散演練暨知識講座。隨著警報聲響起,全體師生在應急指引下迅速進入應急狀態,以毛巾掩口鼻、低姿前行的標準動作,沿預設疏散路線有序撤離至安全區域,整個過程用時3分12秒,實現“零失誤、零擁堵”的演練目標。
“提拔握壓,這個四字口訣是使用干粉滅火器的關鍵……”演練結束后,宣傳人員化身“安全導師”,現場演示滅火器、滅火毯等器材的規范操作流程,并以“油鍋起火”為模擬場景,指導師生開展滅火實操。在互動環節中,學生們踴躍參與滅火器撲救初期火災演練,通過“理論講解—示范教學—實戰操作”三位一體教學模式,切實掌握“滅早、滅小”的應急技能。據統計,此次校園活動覆蓋師生300余人次,發放《校園消防安全手冊》600余份。
精準化宣教打通安全“最后一公里”
在一工區小公園活動現場,大隊宣傳人員以“案例剖析+技能傳授+答疑解惑”為脈絡,開展接地氣、冒熱氣的消防知識普及。針對近年來頻發的電動車火災、液化氣瓶泄漏等典型災害,宣傳人員結合事故視頻還原災害成因,詳細講解“切斷電源—使用滅火毯覆蓋”“關閉閥門—冷水降溫”等科學處置方法,并現場演示逃生繩結打法、防毒面具佩戴等實用技能。
“家里電線老化該怎么處理?”“高層住宅發生火災如何逃生?”面對居民提出的30余條咨詢,宣傳人員逐一進行專業化解答,并圍繞“安全用電用氣‘十不準’”“消防車通道管理規定”等內容開展普法宣傳。活動現場設置消防知識展板6塊,發放印有消防標識的帆布袋、鑰匙扣等文創產品800余份,兼具實用性與教育性的宣傳形式獲得群眾廣泛好評。
構建“知防能應”全民消防生態
此次系列活動覆蓋轄區2個社區、3所學校,直接惠及群眾2800余人,通過“演練實操強技能、案例警示筑意識、互動體驗促參與”的立體化宣傳模式,推動形成“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的社會共識。數據顯示,活動后群眾對“初起火災處置流程”“正確撥打119”等基礎知識的知曉率提升42%,主動索取消防資料的居民較日常增加3倍。
“防災減災是守護民生的基礎性工程。”云溪大隊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深化“五進”宣傳機制,依托消防平臺拓展線上科普陣地,同步開展老舊小區消防設施改造、重點場所隱患排查等工作,以“宣傳教育+隱患治理”雙輪驅動,持續提升區域災害風險防控能力,為云溪區高質量發展筑牢消防安全根基。
此次“5.12”系列活動既是對防災減災國家戰略的生動實踐,更是消防部門踐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具體行動。隨著消防宣傳常態化機制的不斷完善,云溪區正以“精準化宣傳、精細化治理”為抓手,全力構建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群眾參與的消防治理新格局,讓安全發展理念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責編:馬志軍
一審:馬志軍
二審:伏志勇
三審:萬朝暉
來源:湖南法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