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法治報訊(通訊員 李昌春 唐海蓮)“五月五,龍船下水打爛鼓”“洗個風藥澡,一年生病少”,為更好地將道縣風藥文化與龍舟文化、理學文化緊密融合,同步構建道縣的卓越文化品牌,值“龍騰瀟湘·活力道州”2025年“紫金杯”中國龍舟公開賽(湖南·永州道縣站)、“農商銀行杯”國家非遺道州龍船傳統賽、“杞里香杯”國家非遺道州龍船超級聯賽在道縣開賽之際,5月25日,由道縣衛生健康局主辦,道縣中醫醫院承辦的道縣第二屆“道州風藥文化節”如期進行,吸引了大批市民及游客參與。
道縣的端午風藥文化可追溯至周朝,是道縣人民在長期與濕熱環境抗爭中,形成了端午節掛風藥、洗風藥澡、吃風藥蛋的傳統習俗,充分體現了道州人民“天人合一”的養生哲學。道縣作為理學圣地,將風藥習俗與周敦頤“陰陽調和”思想結合,在上關橋頭石牌“端午健身風藥水、萬人空巷看龍舟”即是對這一傳統的生動見證。
道州龍船非遺習俗始于宋代,最初為祭祀屈原,后融入紀念宋代理學鼻祖周敦頤的文化內涵。2006年道州龍船習俗列入湖南省非遺名錄,2021年升格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道縣龍舟賽作為一項歷史悠久的傳統體育活動,不僅承載著文化傳承的功能,更蘊含著豐富的養生智慧,深受廣大百姓熱捧。從中醫視角看,扒龍舟運動養生符合中醫“形神共養、天人相應”的整體觀,契合中醫“春夏養陽”的養生法則。千百年來,道縣人民在端午節形成了用艾草、菖蒲等祛濕辟穢藥材沐浴,與龍舟活動結合,形成“運動排濕+藥草防病”的立體養生模式,既充分體現了道縣人民熱衷于“為榮譽而戰”的集體精神,也體現了道縣人民熱愛健康的養生觀念。
秉承“愛道州、信中醫”的信念,今年,道縣中醫醫院成立首支龍舟隊—“道州中醫號”,將龍舟的“競技精神”與中醫藥的“治未病”理念結合,打造獨特的文化標識,同時還組建了新的太極拳隊、八段錦隊等隊伍,通過各種中醫藥文化活動傳遞“運動養生”“中醫養生”“未病先防”的健康理念。
本屆“道州風藥文化節”活動,道縣中醫醫院將連續6天在玉龍灣路段設置中醫藥服務體驗攤位,免費提供中醫體質辨識、名中醫坐診、運動養生指導、針灸推拿、道州風藥辨識、藥食同源品鑒、治未病產品展示、三減三健健康知識咨詢、超聲檢查、道州龍船文化展示等多元化的中醫藥體驗服務。
活動現場安排全國基層名老中醫藥專家何進階、永州市名中醫李清喜、毛美安等名醫坐診;藥學部精心特制的“桂圓枸杞涼粉”“清暑益氣茶”“烏梅湯”“茯苓山藥老鴨湯”等藥食同源美食深受前來觀看龍舟賽的群眾、游客喜愛;結合道地風藥特點,醫院還研制了多款“風藥足浴粉”“風藥香囊”“風藥藥枕”“減肥祛濕茶”“黃精六寶粽”等系列治未病藥食同源產品、外用泡洗、貼敷方供廣大群眾選用;中醫護理特色技術火龍罐、銅砭刮痧、耳穴壓豆等療法也深受歡迎,
該活動將道州風藥文化與中醫藥文化、現代醫學及道縣龍舟文化高效結合,在傳統端午文化的基礎上有了更多創新,活動引起廣泛的良好社會效應。下一步,道縣中醫醫院將繼續以國家非遺道州龍船文化為契機,賦予道州非遺風藥文化及中醫藥文化更多、更深刻的內涵意義,將“身、心、境”三位一體的龍舟文化融入中醫治未病健康養生文化,進一步推動“藥膳工坊”“聞香識藥”“古法炮制”等中醫藥文化傳承創新發展,逐步形成“觀龍舟、識百草、品風藥、愛中醫”的一站式體驗,將中醫文化、龍船文化與理學文化轉化為長期健康管理入口,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對中醫藥服務的滿意度和獲得感,讓“同舟共濟”的精神與“治未病”的理念成為現代人健康生活的載體,共同護航生命之舟。
責編:左爽
一審:左爽
二審:伏志勇
三審:萬朝暉
來源:湖南法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