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法治報訊(通訊員 陳美鳳 龔安妮)在第54個“六五”世界環境日到來之際,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近日,張家界市永定區人民法院澧水環境資源法庭圍繞“美麗中國我先行”主題,深入基層開展多樣化的生態環境保護法治宣傳。
普法進茶園:守護土壤與水資源的綠色根基
在莓茶種植基地,澧水環境資源法庭干警向茶農和村民普及《土壤污染防治法》《水資源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并結合典型案例講解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節水灌溉等知識,倡導科學種植與生態保護并重。
“莓茶是我們的‘金葉子’,保護好土壤和水源,才能讓產業長久興旺!”一位茶農在聽完講解后感慨道。
古樹下的法治課:紅色傳承與生態保護同行
在教字埡鎮紅椆古樹群旁,澧水環境資源法庭干警與當地群眾共同學習《古樹名木保護條例》等法律條文,講述這片古樹群與革命歷史的深厚淵源。
“古樹是活的文物,更是紅色記憶的見證者。”通過互動問答,村民們加深了對古樹保護法律責任的理解,紛紛表示將主動參與巡護工作,守護綠色“鄉愁”。
文旅融合普法:讓文化遺產煥發新生
走進白羊古剎、大庸古城等古遺址,澧水環境資源法庭干警將《文物保護法》宣傳與文旅發展相結合,向過往游客和市民闡釋文物保護與合理利用的法治邊界,呼吁在開發中也應堅守生態紅線。
“老祖宗留下的瑰寶,必須用法律之手精心呵護。”一位市民駐足認真聆聽,表示會將環保法治理念融入到實際行動中。
守護大鯢:護航生態多樣性之美
此外,澧水環境資源法庭借助每一次“增殖放流”活動,圍繞非法捕撈的危害性、增殖放流的必要性、流域治理的重要性等多個方面,向當地漁民進行普法宣傳并發放環保袋,呼吁社會公眾共同守護大鯢、守護生物的多樣性、守護長江流域生態安全。
“張家界是全國第一個大鯢自然保護區,保護生物的多樣性,才可以促進漁業的可持續發展!”一位群眾在聽完宣講后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生態環境關系民生福祉,綠水青山承載人民期盼。下一步,澧水環境資源法庭將持續創新“生態司法+普法”模式,立足審判職能,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做好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工作,以司法之力守護綠色家園,以法治力量護航青山綠水,為建設美麗張家界、美麗中國貢獻法院力量。
責編:王輝
一審:曾金春
二審:伏志勇
三審:萬朝暉
來源:湖南法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