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周報記者 萬朝暉 伏志勇
未成年人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孩子們成長得更好,是我們最大的心愿。”為更好地用法治的力量,呵護青少年健康成長,自“七五”普法以來,海東市樂都區司法局積極開展青少年普法工作。6月24日,“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全國法治主流媒體海東大型采訪活動采訪團走進校園,參觀設立在海東市朝陽中學內的海東市樂都區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
法制教育基地入學校
“親愛的各位領導、老師,請往這邊看,這里展示的是中國法制史,從夏、商、西周開始我國就有了法律,它約束著人的行為,為每個朝代的長治久安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這邊是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大事記,從這里我們可以了解中國古代、近現代法制歷史,了解依法治國的重要意義。”在朝陽中學小講解員的帶領下,記者上了一堂生動的法治課。
教育基地設置了前廳、普法體驗廳、模擬法庭、未成年人法治廳、禁毒展示廳、交通法體驗廳、末端版塊展示廳、法律圖書閱覽廳八個學習、觀看、體驗區域。
內容包括法治教育史、青少年法律法規必會知識、法律機關的職能、普法宣傳 該基地的建成,有效解決當前學校法治教育存在的法律知識傳授為主、教學模式單一、教育資源不足等問題。朝陽中學正在依托實踐基地實施多樣化的法治實踐教育,使其成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要方式,切實提高青少年學生的法治意識和法律素質。
“這位同學,你講的真不錯。準備了多久?”“老師,我們準備了有一段時間。這是第二次講解。”聽完小講解員的解說,河南法制報新聞中心副主任張杰拉著小講解員聊了起來。
目前,法治教育基地各項工作才開始起步。學校安排住校學生作為小講解員,基地能全天候開放,讓學生在課間及中午等的時間自由自發地到基地接受教育,不讓基地閑置。
一直以來,如何提高學生的法律素質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樂都區司法局不斷探索新時期普法教育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式,把法治教育融入校園生活,在校園里營造出守法、規范、有序、尚禮的良好育人氛圍。
寓教于樂浸潤法治精神
“請訴訟參加人入庭就座,并出示身份證件核對身份……”法治教育基地最為引人矚目的是學校模擬法庭。七年級10余名學生分別扮演起證人、法官、律師、原告、被告等多種法庭角色,親身體驗庭審現場,學習法律知識。
活動現場,小同學們把各自飾演的角色表演得入木三分,真實生動地還原了故事背景及庭審現場,
“學校開展這個模擬法庭的活動真有意思,我們輪番體驗各類庭審角色,感受到了法庭的神圣、莊嚴和法律的嚴肅。”初一六班王瓊告訴記者,自己學習到了很多法律知識,懂得了未成年人也要知法守法。
與嚴肅的庭審不同的是,在法治教育基地體驗區,幾位記者體驗了一把自行車騎行安全體驗設備。“我們學校教育基地類似的模擬游戲有很多,有關于交通法規的,也有關于法律常識的,學校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讓孩子們在游戲中學習好法律法規知識。”朝陽中學校長趙學英告訴記者。
在互動展區,重慶法治報融媒體采訪中心主任譚劍說:“這種形式特別好,比單一說教更加形象,更能寓教于樂,讓學生體會法治的重要性。”
普法教育從娃娃抓起,積極探索將法治教育生活化、趣味化、寓教于活動中,樂都區以成功打造出一個集法律知識宣傳、法治文化推廣、法治實踐和法治成果展示于一體的新型普法教育基地。
打造學校普法“金名片”
如今,“法治教育基地”也已成為了海東市朝陽中學的“金名片”。法制教育基地24小時對學生開放,讓學生在課間及中午等的時間自由自發地到基地接受教育。“以前我們簡單地認為不違法就是不做壞事,教育基地建成后,午休時間我經常和同學一起來看看。從中我們了解法律歷史,學習如何保護自己,我也希望更多的同學能認識到法律對人生的重要性。”九年級四班同學余萬菊多記者說。
樂都區司法局特別制定《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參觀體驗方案》,印發到各中小學,要求各中小學積極組織學生到基地參觀體驗,周一至周五接受學生參觀體驗,周末接受社會青少年參觀體驗,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的建成,使樂都區青少年法治教育有了平臺和實體,充實豐富了法治教育的內涵。
擴法治教育,貴在教育,重在實踐。“法治教育實踐基地以法律之旅的形式,讓青少年全面了解了法律知識,唱響法治主旋律,傳遞青春正能量,基地將未成年人犯罪調查與分析、校園安全保護、禁毒教育、未成年人犯罪預防、交通安全、少年法庭等知識納入其中,覆蓋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各個方面。我們將會不斷更新知識,把教育基地打造成百科型、體驗型、智慧型法治教育基地。”趙學英說。
法律進校園永遠在路上。樂都區司法局將進一步整合資源,構建多層次、立體化育人體系,充分利用各校法治教育資源,全面推進校園法治文化體系建設,將法治文化滲透到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全方位為青少年學生的成長保駕護航。
責編:李林俊
來源:法制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