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周報訊(通訊員 劉思思)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大歷史任務。攸縣人民檢察院以服務保障鄉村振興為落腳點,統籌開展好“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積極構建“檢察藍”助力鄉村振興工作模式,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在助推鄉村振興中貢獻檢察力量,守護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
新聯村位于攸縣新市鎮中西部,全村共有508戶,2085人,土地總面積7.34平方公里。今年該村成為了攸縣人民檢察院的幫扶聯系點,檢察駐村幫扶隊也在第一時間入駐了該村。如何讓新聯村這個“省新農村建設示范村”、“省環境示范村”突破發展瓶頸,進一步實現鄉村振興?攸縣檢察駐村幫扶隊認為,要從為民辦實事開始。
“檢察藍”助力農業生產
“感謝檢察官幫助我們解決農田灌溉大問題,明年春耕農田灌溉我們不用愁了!”新聯村屬于丘陵地帶,地勢平坦,土地肥沃,當地的老百姓大多以種田為生。該村新塘組130戶農戶都依靠著村里的井塘來灌溉農田,而這口灌溉水塘因年久失修,多處存在漏水、淤堵、破損等情況,嚴重影響了當地農業生產發展。
農田灌溉關系民生問題,是頭等大事。了解到這一情況后,檢察駐村幫扶隊多次深入新塘組進行實地調查,與縣農業局等部門積極溝通協調,并爭取了8萬元國家扶貧資金,最終爭取了對井塘實施擴容清淤建設項目。
如今,井塘清淤、擴容項目已經全部完成,共清淤3200立方米,不僅擴大了儲水量,還帶動脫貧戶8戶,受益脫貧人口21人,可灌溉農田300余畝。
“檢察藍”助力企業發展
“多虧了檢察官們的出謀劃策,新的發展項目對于我們企業來說,又是一次新的發展機遇啊!”徐公店休閑旅游有限公司是當地黨委政府重點扶持的一家企業,在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的同時促進農業發展,改善農村生態,帶動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從而提高農民收入。在疫情的沖擊下,企業如何突破發展瓶頸成了至關重要的問題。
實現鄉村振興,企業是重中之重,是鄉村振興的主要支點。檢察駐村幫扶隊結合其他地區的先進經驗,為企業出謀劃策,積極與旅游局、教育局等相關職能部門進行溝通協調,為該企業爭取了“研學旅”等多個發展項目,與多所學校簽訂了合作協議,為企業注入了新的活力。
目前,“研學旅”項目已建設完成,下個月即將迎來第一批研學學生。該項目不僅讓企業得到了新發展,同時,也帶動就業人數上百人,與之簽訂合作協議的23戶農戶,每戶每年可增收6萬余元。
“檢察藍”助力設施完善
“這下好了,晚上再也不用摸黑走路了!給檢察駐村幫扶隊點個贊!”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吃飽穿暖的物質條件滿足后,老百姓對于精神生活的要求也更高,夜間活動的形式越來越多,參與的人也越來越多。而鄉村主干道兩旁的路燈因年久老化失修,加之電力資源緊缺,晚上的主干道經常是黑漆漆的一片,給老百姓晚上出行造成了極大的不便,也存在著安全隱患。
完善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既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有力舉措,更是助推鄉村振興的基礎。檢察駐村幫扶隊緊盯群眾最為關心關切的基礎設施建設,積極主動作為,回應群眾期盼。通過對主干道老舊路燈的摸底排查后,多次與電力部門的溝通協調,最終為該村爭取到了主干道新能源亮化工程項目,預計投資50余萬元。
目前,該項目已正式啟動。項目建設完成后,該村主干道12公里將安裝220盞太陽能新能源燈,實實在在的解決老百姓晚上出行難、不安全的問題。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下一步,攸縣人民檢察院將繼續圍繞鄉村振興“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自覺擔當時代使命,深入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貢獻檢察力量。
責編:劉惠明
來源:法制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