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界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代主任胡丘陵(前排左二)帶隊到武陵源區對《全域旅游促進條例》貫徹實施情況開展執法檢查。
法制周報·新湖南記者 萬朝暉
見習記者 蔣文娟 通訊員 李晶 杜博
今年3月19日,張家界市七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四次會議表決通過《張家界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執法檢查“問題清單”跟蹤監督規定》。《規定》的出臺,是張家界市人大常委會堅持正確監督、有效監督的創新成果,也是新時代推動人大工作創新求實的重要舉措之一。
近年來,張家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緊緊圍繞黨中央、省委、市委決策部署和中心工作大局,認真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責,著力完善監督方式、創新監督手段,推動重大決策部署有效落實、法律法規有效實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有效解決,為推進全面依法治市貢獻了人大力量。
問題清單
使監督實效“吹糠見米”
習近平總書記對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結合地方實際創造性做好立法監督等工作,更好助力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攻堅任務。執法檢查是憲法和法律賦予各級人大常委會的一項重要監督手段。如何在常規中突破創新求實,讓執法檢查這把“利劍”更準、更鋒利?
2020年,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和省市委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策部署,張家界市人大常委會在《張家界市揚塵污染防治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執法檢查中首次實行“問題清單制”,即根據執法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在提出審議意見的同時,形成具體的問題整改清單,交“一府兩院”和相關責任部門辦理,并以此為依據開展跟蹤問效,確保相關問題逐項整改到位。
“問題清單制”的實行,使人大監督有方,政府落實有力。數據顯示,2020年7月,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在《條例》執法檢查期間,針對檢查中發現的17個方面涉及46個項目(企業)的問題進行了匯總和梳理,列出了38條需要整改的問題清單交辦,讓整改工作更具可操作性、更能見效。在當年8月21日召開的市人大常委會會議上,市政府報告了整改辦理情況:列出的17個方面的問題,已整改11個, 另外6個正在積極整改中。
為使問題清單真實全面,真正觸及“病灶”,張家界市人大常委會改變以往自上而下的檢查方式,以《條例》實施的“最后一公里”為監督重點,實行市、區縣、鄉鎮三級人大聯動檢查,并充分發揮兩級人大代表尤其是基層代表履職行權的作用,使人大監督真正“沉”下去,傾聽原汁原味的基層聲音。此外,張家界市人大還改進監督方式,采取“四不兩直”、明察暗訪等檢查方式,隨機選點、隨機抽查、隨機走訪,深入檢查發現《條例》實施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實效,是人大監督的核心。在《條例》執法檢查中,4支區縣執法檢查組在各自轄區內開展自查并形成清單交辦后,今年1月,市級執法檢查組再次以“四不兩直”的方式赴各區縣對問題整改情況進行“回頭看”,在聽取有關工作報告后,研究形成執法檢查報告進行第2次交辦,通過持續監督、跟蹤問效,督促檢查整改措施全面落實到位。
“通過‘兩次交辦一次回頭看’的檢查模式持續跟蹤問效,起到了‘監督—落實—再監督—再落實’的作用,使人大監督的實效‘吹糠見米’。”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級執法檢查組副組長羿寶明說,目前,市人大常委會再次交辦的19大類48個問題,已全部完成整改。
打“組合拳”
催生“1+1>2”監督效力
“教育行業的結核病防治情況如何?”“每年投入多少經費用于結核病防治?”“結核病患者報銷比例是多少?”2020年7月14日,張家界市人大常委會根據前期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實施辦法》開展執法檢查時掌握的問題,就群眾反映突出的結核病防治工作進行專題詢問。
專題詢問是人大行使監督權的重要方式。近年來,張家界市人大常委會以問題為導向,堅持守正創新,采取靈活多變、行之有效的監督方式開展監督,并先后探索出“執法檢查+詢問”“工作評議+詢問”“視察調研+詢問”等人大監督新路徑,通過打好監督“組合拳”,實現監督效果最大化、最優化。
今年11月25日,張家界市人大常委會召開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集中評議會,市發改委、市商務局、市中級人民法院、市人民檢察院等23個部門單位主要負責人分別報告了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開展情況,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對23個市直部門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進行評議和滿意度測評,現場宣布了打分結果。和去年一樣,市人大常委會把評議中梳理出來的問題交辦相關單位整改后,對整改情況通過開展專題詢問進行“回頭看”。
為評到關鍵、議出實效,張家界市人大常委會將宣傳發動、視察調研和堅持問題導向貫穿全過程,打好優化營商環境“組合拳”。自評議工作啟動以來,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評議工作領導小組組長胡丘陵多次帶隊到企業、項目現場開展專題調研,并通過召開市人大代表、服務對象代表、企業代表和市民代表參與的座談會,廣泛征集對被評議部門的意見建議,為專題詢問精準發問奠定堅實基礎。同時,開展專題詢問延伸評議的過程,在與各部門的一問一答中,進一步聚焦重點難點,既見被評議部門的真功,也促被評議部門改進工作,進一步放大評議效果。
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評議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陳紅日介紹,在優化營商環境工作評議中,市人大常委會圍繞具體“應用場景”,通過選擇專題調研、工作評議、滿意度測評、專題詢問等監督武器,一錘接著一錘敲,敲出了監督持續性和實效。今年,張家界出臺了《2021年張家界市優化營商環境“指標長”制度實施方案》《張家界市2021年優化營商環境攻堅行動方案》,全市各級各部門圍繞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對標打造張家界營商環境2021版,推進營商環境法治化建設,使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
跟蹤監督
構建精準監督長效機制
針對《條例》貫徹實施情況,連續兩年開展專題調研、執法檢查并進行問題督辦;強化“上下聯動”,委托各區縣人大常委會同步跟進農村村民住房規劃建設管理工作,加強后續整改監督;對優化營商環境持續兩年開展工作評議,主動聯系政府相關部門了解問題整改情況;制定代表建議督辦工作方案,做好代表議案建議的持續跟蹤辦理……
“編筐編簍,重在收口”,監督工作要取得實際成效,絕不能虎頭蛇尾、半途而廢。近年來,張家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堅持“抓重點、求實效”的原則,聚焦關系全市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和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社會普遍關注的重大問題,提出并實施了“聽一次報告必須至少解決一個突出問題”,以持續跟蹤監督一抓到底,督促解決了一大批人民群眾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
開展持續跟蹤監督,關鍵在于監督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為了讓人大跟蹤監督落實見效,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在認真總結以往人大監督工作實踐經驗的同時,鞏固前期開展揚塵污染執法檢查的實踐成果,不斷深化完善以“問題清單制”推進跟蹤監督做法,并將其固化為法規制度,形成問題清單監督長效常態機制,使人大跟蹤監督問責有章可循、有規可依。
今年3月19日,經分組調研、初稿擬定、征求意見、反復修改、審議等程序后,《張家界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執法檢查“問題清單”跟蹤監督規定》正式出臺。《規定》要求,后續對所有法律法規開展執法檢查實行“問題清單制”。同時,對審議意見所列問題清單整改落實情況啟動審議表決程序,表決未通過的,將啟動專題詢問、質詢、特定問題調查等方式,加強跟蹤監督問效力度。
胡丘陵指出:“《規定》的出臺,是張家界市人大常委會堅持正確監督有效監督的創新成果,使人大監督工作從‘實踐探索’走向‘規范有序’,從‘方式單一’走向‘形式多樣’,開創了人大監督工作新局面。接下來,我們將繼續加強和改進監督工作,在規范與創新中不斷釋放監督效能,推動人大監督工作取得新成效新發展。”
責編:萬丹
來源:法制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