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介入,江西籍農民工要回拖欠的工資
2022-03-15 12:14:57
來源:法制周報 | 編輯:萬丹 | 作者:羅霞 | 點擊量:66555
法制周報·新湖南記者 羅霞
3月初,在婁底市務工的汪某向《霞姐幫幫幫》欄目打來電話,感謝記者介入,其所務工的某工程技術公司已將拖欠的工資發放到位。
2月28日,汪某致電本報新聞熱線0731-84802117,稱其2021年11月2日到婁底市某工程技術公司上班,與公司主管約定勞務報酬150元1天,外加3元/天補助。上班滿1個月后,未見發放工資的汪某找到公司相關負責人問尋,被告知需要壓3個月再發放。汪某向公司索要簽訂的勞動合同,但公司拒絕提供。
2022年1月19日,汪某辭職并向公司負責人提出發放工資或提供欠條,公司再次拒絕。隨后,汪某多次催討工資未果。
得知情況后,《霞姐幫幫幫》欄目記者隨即找到某工程技術公司負責人了解情況。該負責人向記者提供了汪某的員工履歷表,主管部門意見一欄中寫著“同意試用,按4130/28天的標準計發工資。”該表同時有汪某簽名。
但汪某否認自己曾在這樣的表上簽過字,表示自己是從江西過來務工的農民,基本不會寫字,表上的簽名與自己寫的相差甚遠。
雙方各執一詞,眼看矛盾即將升級。最終,在記者的勸說下,該公司很快將汪某工資發放到位。
霞姐提醒,現實生活中,有些用人單位在和務工人員商定工資時,往往都是口頭約定。讀者在遇到類似情況時,切記要在勞動合同中明確工資數額、發放方式等具體信息,或要求立字據、錄音等,以免出現法律糾紛時,無法提供證據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責編:萬丹
來源:法制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