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株洲市舉行政法系統“法治護航”工作推進會暨“法治護航”信息化服務平臺啟動儀式。
“我愛株洲”彩色斑馬線亮相株洲。
網格員走訪入戶宣傳防疫知識。
法制周報訊(通訊員 涂承東)近年來,株洲市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按照省委書記張慶偉提出的“深入推進平安建設、堅決守住重點領域安全底線”工作要求,以政治為引領、以平安為目標、以創新為動力、以法治為保障,奮力打造新時代“平安之城”,努力為“培育制造名城、建設幸福株洲”創造一流的法治環境、治安環境和營商環境。
聚焦政治責任
全力筑牢“首位工程”
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將平安建設作為“一把手”首位工程來謀劃和推進,嚴格落實黨委主體責任和黨委書記第一責任。一是黨的領導堅強有力。市委將平安建設納入“十四五”規劃,統籌規劃平安建設、法治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做到同部署、同推進、同督促、同考核。市委常委會定期聽取情況,對黨中央和省委關于政法工作決策部署一律納入市委常委會學習內容,對貫徹落實意見一律把關定向,對執行情況一律列為市委督查事項跟蹤督辦。二是主體責任堅實扛牢。成立市委書記任組長、市長任第一副組長的平安建設領導小組、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領導小組,壓緊市級抓統籌、縣區抓落實、鄉街抓基礎、村社抓服務的4級工作職責,推動形成4級書記帶頭抓、領導小組牽頭抓、各方協同合力抓的工作格局,全面扛牢保一方平安政治責任。三是考評問責堅決從嚴。市委將平安建設工作納入績效考評體系,納入領導干部的政績檔案,作為獎懲任免的重要依據。壓實“1+11+60”責任體系,堅持1個專班抓總、11個專項組推進、60個成員單位共建,對成績突出的給予不同等級的綜治獎勵,對不合格的進行批評、約談、處罰,通過明責、問責、追責,推動實現問題聯治、工作聯動、平安聯創。
聚焦安全穩定
奮力鑄強“控制工程”
株洲市是國家首批重點布局建設的8個工業城市之一,在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伴生積累了不少社會治理難題。結合這一特點,株洲市委政法委著力打好“化、防、治、建”組合拳,鑄造矛盾風險的控制性工程,確保社會大局安全穩定。一是堅持化在基層。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做實新時代縣域警務,創新開展市域社會治理風險防控“N合一”、群眾信訪“最多訪一次”改革、環株“6+1”邊界矛盾糾紛聯防聯調工作,努力將矛盾風險控制在市域、化解在基層。二是堅持防在實處。健全“1+4+5”基層社會治理信息化體系,推進“四巡四防”工程,抓實“一村一輔警”“城市快警”,打造立體化智能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基本實現重點人員、重點場所一網統管,社會治理風險一網統防。三是堅持治在關鍵。始終保持對違法犯罪的嚴打高壓態勢,建立完善掃黑除惡常態化機制,對恐爆槍、黃賭毒、黑拐騙等突出犯罪問題開展集中打擊、集成打擊,呈現出行霸市霸、醫鬧路鬧、阻工擾工現象三個基本銷聲匿跡的新局面。加強重點領域、行業、物品的監管,健全交通、消防違法整治常態化機制,全市連續20年未發生重大以上交通事故和火災事故。四是堅持建在長遠。深入推進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合格城市創建,聚焦目標任務全面建、優勢項目重點創、負面清單全力防、短板弱項集中補,健全市級統籌協調、縣級組織實施、鄉鎮(街道)強基固本的市域社會治理鏈條,全力打造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株洲樣板”。近兩年,全市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分別同比有較大幅度下降。
聚焦服務中心
傾力打造“護航工程”
牢記省委書記張慶偉對株洲提出的“發憤圖強、重振雄風”囑托期望,充分發揮法治的引領、規范和保障作用,全力護航“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一是服務“三個高地”建設。以市場主體培育年為抓手,深入開展政法機關服務“三個高地”法治護航行動,出臺《株洲市政法機關服務“三個高地”法治護航十二條》,在田心軌道科技園等重點園區設立法治護航工作站36個,選派“三官一律”入駐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10家,組建一支18名法律專家在內的涉企疑難復雜法律問題攻堅團隊,開通24小時法律服務熱線12345、12348,創新“法治護航APP”“線上”“線下”聯動發力護航發展,共受理商事案件19201件,審結知識產權案件245件。二是服務常態化疫情防控。推廣“黨建+物業”模式,組織開展“敲門行動”,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帶領社區網格員、平安志愿者、治安巡防員等基層力量走家串戶,全市共敲門走訪119萬余戶、360萬余人次,摸排外來(返)株人員4萬余人,核實紅碼、黃碼若干名。市委副書記、市委政法委書記深入一線、靠前調度,組織專班依托網格化管理平臺,推出格防碼,自1月11日推廣以來已落地核查信息16萬余條,有力筑牢疫情防輸入工作防線。全力開展流調溯源工作,“警察藍”與“醫護白”交相輝映,為遏制疫情蔓延、維護大局穩定奠定了堅實基礎。三是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創新開展“振興湘贛邊、法治在身邊”系列行動,著力打好“宣傳先行、服務伴行、調解隨行”服務組合拳,審結涉農案件1318件,調處矛盾糾紛6320件,創新基層社會治理,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
聚焦基層基礎
努力夯實“底板工程”
聚焦基層小單元小平安,夯實基層治理底板工程,讓微治理釋放大能量、構建大平安。一是基層組織更為健全。市委高度重視基層基礎建設,將法律援助等6個項目納入“民生100”工程,將4級綜治中心等13個政法項目納入規劃建設。全面推進“綜治中心+網格化+雪亮工程”一體化建設,建成規范化綜治中心1397個,優化完善全科網格3341個,將網格中心、矛調中心整合進同級綜治中心,將之打造成集指揮調度、數據研判、風險防控“多中心合一”的“智慧大腦”。二是基礎工作更富活力。從小單元撬動大治理,以“動力黨建、活力家園”為牽引,推動基層治理力量落到社區、網格、樓棟,組織5萬余名在職黨員認領服務項目近12萬個,打通社會治理的“神經末梢”。讓小平安匯聚大平安,深化“十大平安創建”活動,普遍建立“黨建睦鄰吧”“社區學院”“和事佬”工作室、“雷鋒號”志愿者之家、“等等吧”心理咨詢站,全力保障“家安”“業安”“路安”“食安”“心安”。以小切口做好大文章,開展“城鄉統籌、幸福株洲”行動,以無物業管理小區自治為切入點,建立各類群防群治隊伍2500余支20余萬人,推動434個老舊小區走出群眾自治新路子。三是基本服務更加優化。推進“一件事一次辦”改革,在線上,打造智慧株洲“諸事達”APP,實現341件事項“掌上辦”;在線下,打造市縣鄉村4級“便民服務中心”,推進1181件事項“一次辦”。全市九成以上事項“最多跑一次”,個人辦證“最多一小時”,開辦企業“一個工作日”,進一步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責編:劉惠明
來源:法制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