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法治報 通訊員 熊玉芳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給孩子講好“人生第一課”,幫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的施行,“帶娃”從“家事”正式上升為“國事”,津市檢察院積極探索、主動作為,以檢察職能、檢察力量、檢察溫情為未成年人筑牢家庭保護防線。
創新工作舉措,讓家庭教育專業化
津市檢察院創新工作舉措,通過專業場所、專業機制、專業團隊,讓司法保護融入家庭保護,促使“1+1>2”。
該院以未檢專門機構“玉芳姐姐工作室”為陣地,成立全省首個設立在檢察機關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站”,讓家庭教育指導有專業的場所。
為擴大影響,形成社會合力,該院聯合婦聯、教育局、關工委等部門,制定《關于建立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站的實施細則(試行)》,明確工作責任,細化工作措施,確保責任不缺位。
該院聘請7名熟悉家庭教育、心理教育的學校老師、心理咨詢師、檢察官組成專業的家庭指導師團隊,并吸納政協、婦聯等部門的熱心人士作為志愿者,充實團隊力量,“檢察+”模式受到家長及孩子的喜歡,也吸引更多熱心人士的參與。
探索多元方式,讓家庭教育溫馨化
津市檢察院探索與家長、孩子多元化的交流方式,幫助構建父母與孩子溝通的橋梁,讓家庭教育順利、溫馨的開展。
檢察官通過與未成年人父母進行溝通,讓父母自我檢視在孩子成長中是否盡到監護職責、方式方法是否適當。為增加“聊”的趣味性,除面對面溝通外,該院還采用“家庭教育指導”讀書會、座談會、觀看勵志小視頻等方式,讓家長能更快更深入的認識到監護責任。
由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站的心理咨詢師對未成年人進行專業心理疏導,了解涉罪未成年人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原因、對家長的期許、對未來的展望、對前途的迷茫和內心的困惑等,幫助孩子打開心扉。
在了解父母及未成年人雙方的具體情況后,檢察官攜手家庭教育指導師為未成年人及父母共同開展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引導父母改變教育方式,尊重了解孩子的興趣愛好,協助孩子做好人生規劃,采取更有效的家庭教育方式。該院已為6個家庭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其中1名涉罪未成年人已成功就業。
堅持跟進督促,讓家庭教育常態化
津市檢察院在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后,堅持定期溝通、實地走訪、制發督促監護令,督促家長落實家庭教育責任,確保家庭教育常態化。
?與家長每月進行溝通,了解監護情況及孩子的表現,并根據孩子的表現情況,適時調整監護措施,讓孩子扭轉錯誤思想觀念,糾正行為偏差。與孩子采用“周小結、月匯報”的方式,讓孩子主動向檢察官和家庭教育指導師匯報思想,并將父母的陪伴和呵護作為必報項。
檢察官與家庭教育指導師不定期前往家庭教育指導家庭、當地村(社區)進行實地走訪,了解家庭教育開展情況。
對不履行或疏于履行監護責任的家長制發督促監護令,并根據不同情況有針對性提出要求,督促家長履行監護職責,確保家庭教育落到實處。
責編:李林俊
來源:湖南法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