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周報·新湖南記者 曾雨田 通訊員 劉沁 曾晶晶
8月,驕陽似火,長沙市望城經濟技術發開區(以下簡稱望城經開區)3100多家企業的員工正有序工作著。園區內一片生機勃勃。
經開區法庭庭長羅新祥為某機器及設備老板講解用工風險。
“雖受疫情和經濟下行疊加影響,今年上半年,望城經開區經濟效益還是不斷增長。發展速度持續全市領先,完成規模工業產值311.5億元,增速排名全市國家級園區第三,完成稅收收入18.48億元,同比增長18.2%,增速排名第一?!蓖墙涢_區管委會副主任佘浩宇說“這些亮眼成績的取得,與我們堅持依法治園,與望城區法院護航園區企業發展,共同營造法治化的營商環境密不可分?!?/span>
經開區法庭法官彭小斌為被服廠工人普及勞動權益保障法律知識。
多元解紛為復工復產按下“加速鍵”
望城區某地產公司開發了樓盤二期項目,由于不動產統一登記政策的實施,項目竣工驗收時間被迫延期。2019年起100多戶業主陸續向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法院提出訴訟,要求賠償平均1.1萬元/戶的逾期交房違約金。該項目余下的1700多戶業主也在串聯上訪中。
疫情期間,陷入這起龐大的糾紛案中,該公司負責人坦言:“如果當時按照業主的賠償要求,企業不僅面臨著資金鏈斷裂的危局,時間大量放在訴訟打官司中,生產經營將無以為繼?!?/span>
承辦該系列案件的法官江革在前期走訪中了解到,開發商對于逾期交房的事實認定并無異議,其與業主矛盾的爭議焦點在于計算違約金的起止時間和標準上。
在考慮到涉房地產糾紛涉及當事人多、矛盾潛伏期長、對抗性明顯,若處置不當,極易引發群體性上訪事件,繼而影響整個區域營商環境。江革和辦案團隊立即采取行動,強化前置調解手段,多元化解矛盾糾紛。
通過“以點帶面”選擇3件具有代表性案件訴前調解,4天內雙方就違約金的給付標準與起止時間達成一致。這批案件的調解,為引頸觀望的1700余戶業主樹立了裁判典型。截至2020年7月,該項目已有602戶業主與開發商達成訴前調解協議。
望城區法院將訴源治理納入優化法治營商環境大格局,聚力涉企訴源治理、前端糾紛排查化解,民商事訴前調解機制醞釀成型,對癥下藥加速批量案件調處。依托智慧法院建設成果,大力開展網上立案、線上調解、“云上法庭”等,實現在線訴訟服務“不打烊”。
1月至7月,望城區法院立案登記各類案件6734件,“云”庭審案件360件,通過人民法院調解平臺訴前調1107件,其中調解成功共計574件,調解成功率為51.85%。
善意執行為繼續經營吃下“定心丸”
作為經開區食品產業的龍頭企業,澳優乳業(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澳優乳業)于2019年底,與湖南某塑化有限公司簽訂了整體收購協議,將其所有土地、廠房等納入擴產版圖,然而廠房的交付并不順利。塑化公司將廠房租賃給一物流公司,物流公司又轉租給電纜公司。隨后,電纜公司將物流公司訴至望城區法院,申請采取財產保全措施。
承辦該案的法官補博霖先是將情況及時反饋給經開區事務局,隨后多次與電纜公司、物流公司負責人溝通,促成電纜公司撤回保全申請,并退還租賃房屋,保證澳優公司如期入駐,實現了企業擴產擴能計劃,把糾紛與疫情的影響降到了最低。
“起先電纜公司認為只有財產保全才能保障自身權益,雙方能握手言和,法官做了大量細致的工作?!苯涢_區事務局工作人員劉卓回憶說。
補博霖將這批廠房執行到位交到澳優乳業手中時,該公司負責人張君義激動地說:“這批新增廠地占地1萬2千平方米,將用于建設營養健康科技園,項目全面達產后,預計可新增年營業收入20億元,新增年上繳稅收1.5億元。沒想到這么順利就拿回了廠房,望城區法院真是太給力了!”
這是疫情期間,望城區法院從全面權衡、保障雙方主體權益出發,用實際行動踐行靈活、溫情保全,助力企業發展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望城區法院依法優先采取網絡查控、網絡送達、網絡詢價、網絡司法拍賣、網絡收發案款等在線執行措施,積極通過線上方式開展詢問談話、執行和解、執行輔助等工作,辦結涉民營企業案件989件,執行到位金額1.46億元。同時,積極開展護企便民服務,打通法院內部材料流轉的“腸梗阻”,將財產保全立案由過去的當事人向立案庭申請變為由承辦法官向立案庭申請立案,讓當事人少跑路,延伸以法護企最后一公里。
對待涉企財產保全問題,望城區法院構建司法能動機制,堅持“依法保全、靈活處置、平衡兼顧”的工作理念,選擇對當事人權益損害最小、利益最大的方式處理。
“對債務企業采取財產保全措施,法院原則上根據當事人的申請進行。”望城區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周贊補充道,“但同時我們也堅持‘有原則的靈活’,對企業依法慎用財產保全措施,盡量避免凍結企業的基本賬戶。通過‘活查封’或置換保全標的物等‘放水養魚’‘騰籠換鳥’方式,化解企業債務危機、增強造血功能、維持正常運轉,最大限度保證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
精準普法為中小企業定制“法律餐”
“特殊疫情期間停工會造成違約嗎?”“疫情防控下暫停用工、復工復產期間合同無法及時履行導致的訴訟風險大嗎?”這是今年4月望城區法院在園區舉辦“提前預防勞動爭議、助推法治化營商環境”普法講座時,企業代表紛紛提出了當前自身經營面臨的法律困惑。
為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望城區法院積極落實普法責任,充分延伸審判職能,完善企業走訪常態機制,通過“普法微課堂”“法官進園區”“法官+企業”聯點掛鉤三項機制,了解企業實際法律需求,對“癥”提供司法保障。
望城區法院與經開區事務局一起為企業“送法律上門”,舉辦2期企業用工風險防范講座,100余家企業HR報名受訓;針對疫情時期企業對有關勞動用工“突飛猛漲”的法律需求,制作《優化營商環境普法宣傳“十二問答”》,精準對靶企業實際訴求,提供優質司法服務。
與此同時,法院法官下沉園區進入企業,積極指導企業防范與化解勞動用工的風險。
博翔紡織廠原系長沙國有改制企業,遺留人員有1900余人,因疫情影響上半年大量外貿訂單被取消,產品銷路阻塞,甚至出現停工停產,員工安置成為博翔紡織廠迫在眉睫的難題。
經開區巡回法庭積極進入園區就地培訓,指導企業采取分流、休假等方式統籌解決職工安置、權益保障和債權保護等事宜,確保企業渡過難關,助力企業逐步復產。
在案件審理過程中,法院加大調研力度,幫助企業梳理經營環節中的各類風險點和風險源,對企業涉及經營管理、風險防范等方面的問題,適度運用司法建議幫助其堵塞漏洞、完善制度、規范經營。6月2日,工商聯組織轄區22家中小微企業代表旁聽勞動爭議案件庭審,現場接受庭審“微課堂”法治熏陶。
近年來,望城區法院共走訪企業60余次,舉辦法企座談30余場,法官為企業授課20余次,進行法治宣傳80余條。
“望城區法院將充分發揮審判職能,多措并舉、創新手段,依法維護生產經營秩序,平等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有效呵護企業戰勝法律風險,以‘三護法’助力企業克服疫情影響、爬坡過坎。”望城區法院黨組書記、院長龍興盛語氣堅定。
今年以來,望城區法院共受理涉企業案件2464件,審結1610件,平均審理周期42.83天,調撤率68%。
責編:李林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