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案筆記 | 追兇27年,桃源警方上演“絕不放過你”
2020-09-10 14:53:58
來源:法制周報 | 編輯:李林俊 | 作者:陳思 | 點擊量:18561
法制周報·新湖南通訊員 涂定平 唐彩虹 記者 陳思
27年前,一場打牌引發的糾紛中,31歲的桃源男子熊某持刀刺死同村人后,慌忙逃跑,從此音訊全無。7任刑偵隊長,接連走上了不斷追尋蹤跡的道路。
落網時,已經是一名鄉音難辨、飽經風霜的湖北針灸醫生熊某,終于吐露心聲:他惦記著家鄉一雙再未見過的孩子……桃源縣刑警這場跨越27年的追捕接力,也終于宣告結束。
小鄉村突發命案
1993年10月18日晚9時,桃源縣公安局刑偵隊民警的BP機,同時收到一個“歸隊”的數字代碼。大家明白發生了大案,不約而同趕到刑偵隊。時任刑偵隊長的李岳忠只說了一句話:陬市鎮戴家口命案。刑警擠上一輛邊三輪摩托車和兩輪摩托車,以最快的速度趕到了案發現場。案發現場在一個農家屋場,里外圍滿了村民。死者躺在一張竹涼床上,家人呼天搶地痛哭失聲。早一步趕到現場的屬地派出所所長,向李岳忠簡述了案情:當晚8時左右,村民熊某和戴某等人在一起打跑胡子,兩人發生糾紛爭吵繼而扭打。熊某持一把小刀,將戴某胸腹部刺傷后逃走,戴某被緊急送醫后不治身亡。時年37歲、初中文化的戴某退伍后在家務農,31歲、高中文化的熊某則經營小生意,兩人平日關系尚可。事情發生突然,戴某死后,村民們才想起報警,派出所民警已經分頭開展調查。案情并不復雜,作案對象很明確,眼前的主要工作就是立即找到熊某。案發地東臨常德市區、北連漆河鎮、南接桃源縣城,夜里搜捕起來并不容易。除技術人員、法醫現場勘查和尸檢外,其余民警和村、組干部、群眾分成多個小組,在熊某及其親友家可能落腳地分頭查找,并在陬市車站、碼頭及通往周邊鄉鎮路口設卡守候。第二天天未亮,各小組報告沒有發現熊某的蹤跡,但查明熊某出逃時,身上有兩百多元錢,民警分析搭車出逃的可能性最大。一夜未睡的民警又擴大了搜索范圍,帶上熟悉當地地形的村民,趁早趕到漆河汽車站、常德汽車北站、桃源汽車站等地守候。民警們白天各自調查守卡,晚上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沒有交通工具,民警就搭乘班車或騎自行車,聯系不便,就打公共電話或給BP機留言。幾天后,刑警們帶回一些與熊某相關的物品,從村里撤了回來。不久,專案組也解散了,但追逃工作并沒有結束,民警向周邊發出了協查,布下了眼線,一有線索立馬組織力量調查。
7棒接力緝兇
桃源刑偵的口號是:命案必破。兇手不到案,表示案子沒有破。李岳忠把該案作為必破命案,并列為刑偵隊長主抓案件,同時將熊某記錄在逃犯登記冊。被提拔為公安局副局長后,他心里還是掛著這個案子,還經常參與該案追逃工作的研判。斗轉星移,刑偵隊更名為刑事偵查大隊,刑警和派出所民警換了一批又一批,追逃接力一棒又一棒。從單打獨斗的追逃,到全國聯網的網上追逃、再到全國統一的追逃清查行動,以及“清網行動”,從傳統的走訪調查到各項新技術的應用……當年參與辦案的民警大多已退休,個別民警已離開人世,追捕熊某這個接力賽歷時27年,到第七棒上才曙光初現。2012年1月,陳富清接任陬市派出所所長。前任所長辦理移交時,拿出一疊關于熊某的材料對他說:“這個人逃了近20年,但愿在你手里把了結。”陳富清看到材料上歷任所長的工作簽字和民警的工作記錄,特別是在上一年的“清網行動”中,派出所就聯合刑偵大隊在東南沿海多處地方展開調查。他感到這疊材料很沉重,第二天,就和鎮政府干部到死者家中走訪看望。對民警的來訪,戴某妻子陳某顯得很冷淡,畢竟家中的頂梁柱倒了,陳某將一對年幼的兒女拉扯長大,承受太多的委屈和艱辛,滿懷希望卻屢屢失望。陳富清理解她的心情,“陳姐”前“陳姐”后地稱呼她,讓她心里稍微好受一些。陬市派出所每年都要做大量調查工作,但進展不大,這一晃又是八年。2020年1月,陳富清調任刑偵大隊長,他鄭重地將又加厚了的熊某案卷材料交給繼任者,同時從上任刑偵大隊長手中接過那份逃犯登記冊,熊某的名字赫然就在首頁。追捕熊某的接力棒傳到他時,已經到了第七棒。
新的刑事技術讓追逃不再接力
為了追逃,桃源縣每一名逃犯都落實到由一名局領導負責,明確責任單位和責任人,抓捕熊某的責任領導就是分管刑偵的局領導,責任單位就是刑偵大隊。提起追捕熊某,“老刑偵”劉漢炎最遠西到新疆,南到云南邊境,更是多次前往東南沿海,走遍了天南海北,他也從一名小青年變成快要退休的半老頭,滿頭烏發不剩多少。2019年底,刑偵大隊副大隊長張璇把新推廣的一門刑事技術用到命案積案逃犯的追捕上,其中,對熊某就篩查出近10個疑點很高的對象,其中一個,是湖北松滋的袁某。但就在刑警準備好材料,去相關省份調查時,卻因新冠肺炎疫情受阻。疫情形勢剛有所緩解,張璇和副大隊長黃昌輝就帶上相關材料,奔赴全國各地,對這10名對象逐一展開調查,卻無甚所獲。7月23日,兩人來到湖北松滋市,對第8個嫌疑對象袁某展開調查。當地派出所民警看了圖片,聽完介紹就說:“哦,袁醫生吶,我認識,就在附近。”黃昌輝和張璇心里一涼:憑熊某高中文化程度,應該不可能成為醫生。不過,派出所民警接下來的話又讓兩人燃起了希望:“袁醫生是從某省遷過來的,開的是針灸館。”原來,袁某1995年從西部某省遷到湖北松滋,并在此成家立業,一直從事針灸行業,很少外出。當天上午,黃昌輝就和張璇跟著當地派出所民警一道來到袁某針灸館“調查遷入人口信息”。盡管袁某年老變化較大,口音難辨,但臉部輪廓,依稀還能看出幾分當年模樣。聽袁某和派出所民警的對話,黃昌輝和張璇還是聽出了陬市鎮上街的口音,兩人相視一笑。民警提取了袁某相關物證,送往常德市公安局刑科所檢測,同時“請”袁某到派出所配合調查。當天下午6時,檢測結果出來:袁某正是消失了27年的熊某。這時,一直保持沉默的黃昌輝和張璇,用帶有桃源陬市口音的家鄉話發問了:“我們是桃源縣公安局民警,知道千里迢迢來找你是為何事嗎?”當年案發后,熊某慌不擇路躲在臨鄉草叢中,第二天天剛蒙蒙亮,聽到鄉親們議論戴某已經死亡,他趟過白洋河向西進入三陽鎮搭車到沅陵縣,進入懷化,再由湘西到西南某省。幾經輾轉,終于在湖北松滋定居。從此,熊某隱名埋姓,頂著袁某的假名字開始新生活,學習針灸技術,開了一家針灸館。雖然經濟狀況一般,但為人在當地居民中口碑尚可。由于多年來一直背負巨大的心理壓力,他從不敢聯系湖南的家人。落網時,親屬已經認不出熊某,他的雙親早已離世,兩個幼子也已長大成人。熊某忍不住后悔,自己當年的一時沖動,造成了兩個家庭的支離破碎。當晚,獲悉熊某落網,歷任刑偵大隊長和一些參與案件辦理和追逃的民警紛紛打來電話表示祝賀。看到桃源公安公號推送的消息,退休多年的李岳忠也長吁了一口氣。陳富清將熊某的名字從逃犯登記冊中劃掉,這場跨越27年的追逃接力,終于畫上了句號。作者:陳思
責編:李林俊
來源:法制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