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周報記者 曾雨田 通訊員 曾妍 晏耀如
“謝謝,你們這是給我送來了保命錢啊……”日前,石門縣法院法官來到縣人民醫院病房,將9.3萬元先予執行款送到了熊華手中。
熊華系建檔立卡貧困戶,在幫人建房時墜地受傷,因無力承擔醫療費,手術無法繼續。為此,石門縣法院依法先予執行到位9.3萬元,幫助他完成了手術。
脫貧攻堅戰役打響以來,石門縣法院將審判職能向扶貧領域延伸,開辟了貧困戶訴訟“綠色通道”,辦理涉扶貧領域案件387件,切實維護了貧困群眾的合法權益。
法治種子生根發芽
熊先國是三洋塔村建檔立卡貧困戶,5年前購買了同組村民曾明的老屋及山田,后因異地搬遷后原宅基地復墾,曾明要求收回宅基地和山田,引發糾紛。石門縣法院辦案法官會同駐村工作隊先后3次上門調解,終于促使雙方握手言和。
三洋塔村和寨坪村位于石門縣西北山區,復雜的地形曾讓這里的老百姓長期處于貧困之中。但在石門縣人民法院成為扶貧后盾單位之后,村里變化越來越大,村民幸福指數越來越高。不僅致富有了路子,法治思維也在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
“法院沒有結對幫扶前,村干部天天忙于管閑事,解糾紛,現在村民們都專心致志奔致富。”三洋塔村村主任覃業飛說道。
為打好脫貧攻堅戰,石門縣法院出臺實施意見,全方位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組建審判專班,專司貪污、挪用扶貧款物等犯罪案件,為扶貧工作筑牢了司法屏障。
密切關注貧困群體合法權益,開展了扶貧案件專項執行行動,將扶貧對象申請執行案件的執行到位率提升了14個百分點。
對涉及茶葉、冰糖橙等扶貧產業及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的風險點提供法律指引,有效預防了8起糾紛發生。
加大對貧困群體的司法救助力度,近3年共對32起建檔立卡當事人,緩減免收訴訟費53萬余元,為73名建檔立卡申請人發放執行救助金60萬元。
黨建引領筑牢根基
“當時的寨坪村黨組織渙散,老書記直接撂挑子不干了。”2017年3月,石門縣法院駐寨坪村工作隊隊長馬曉光到任伊始,便面臨這樣一個“爛攤子”。
“必須打造一個堅強的村支兩委班子,才能強基礎提信心,轉變思想拔窮根。”馬曉光清楚,唯有把扶貧與基層黨建緊密結合,才能真正抓好脫貧攻堅。
他以村“兩委”換屆為契機,與鄉黨委協調,選出了“80后”的黨支部書記,配齊了平均年齡為39歲的4名班子成員,其中3人具備大專以上學歷。
通過黨員大會講黨課、屋場會宣傳政策、主題黨日活動、黨員幫扶貧困戶等一系列舉措,村委會的凝聚力和號召力明顯增強,黨員的標桿帶動作用更加凸顯。
“工作隊駐村之后,寨坪村的黨支部成了真正的戰斗堡壘,村里樣樣工作實現了后進變先進。”寨坪村所在的所街鄉黨委主要負責同志說。
在距離寨坪村十公里的三洋塔村,石門縣法院駐村工作隊隊長歐陽高鶴也曾常常思考一個問題,“貧窮的根子在哪里,村民等、靠、要的思想貧困如何消除?”經過輾轉思索,他有了辦法。
三洋塔村共有黨員41人,到任幾天后,歐陽高鶴召開了全村黨員大會,邀請了石門縣法院黨組書記、院長蘇基云上黨課,爭取黨員同志對扶貧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此后,蘇基云每年都要為全村黨員上黨課,工作隊也常常對老黨員入戶走訪,傾聽想法,共同謀劃脫貧路徑。
全村黨員的思想統一后,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和輻射效應越來越明顯,以黨支部為龍頭,黨員作表率當先鋒的黨建工作格局初步形成。2014年以來,三洋塔村黨支部連續六年獲評所街鄉“先進基層黨支部”,2018年支部書記劉楚林被評為“全縣十佳支部書記”。
在扶貧政策的感召下,有不少黨員成了脫貧致富的帶頭人,“優秀共產黨員”唐植品在村里興辦了茶葉加工廠,解決了十多個貧困戶的就業,其經營的茶廠成為所街鄉三個扶貧車間之一。
基建“組合拳”打出加速度
“三洋塔村和寨坪村底子很薄,之前很多村民小組不通公路,長期存在電力荒,還存在飲水難。”馬曉光告訴我們。
石門縣法院成為兩村的扶貧后盾單位以后,積極爭取資金,按輕重緩急,實施了一系列利村利民的硬件建設。
三洋塔村屬喀斯特地貌,天坑眾多,水源奇缺。法院協調投入資金199萬元,啟動了人畜安全飲水工程,防漏加固了水源地曲家峪水庫,布設了供水管網,新建了2個水廠,二級提灌160多米,確保了全村自來水供應。“飲水難”這一長期困擾村民的歷史問題得到徹底解決。
“2014年法院結對幫扶以前,全村只有硬化道路7.3公里,目前村里硬化道路已經超過了20公里。”覃業飛介紹。
道路通暢除了方便出行外,還方便了農業生產。王家灣片區海拔700多米,山上種有茶葉2000多畝。
“以前王家灣不通路,茶葉只能肩挑背馱,一公斤成本至少要高兩三毛。現在道路修到了地邊上,采摘下來就可以裝車。”王昌勇等一批茶農充分享受到了修路帶來的好處。
為解決電壓低和“電力荒”問題,法院爭取扶貧統籌資金460萬元,增加變壓器10臺,實行線路升級改造全覆蓋,徹底解決了“電力荒”頑疾。
一系列“基建組合拳”實實在在地方便了村民的生產生活,改善了兩村基礎設施狀況。
“產業造血”叩開致富門
脫貧攻堅,持續“輸血”是基本保障,強化“造血”功能才是長久之計。如何激活“造血干細胞”,是蘇基云重點考慮的問題。
三洋塔村支柱產業是茶葉,石門縣法院啟動茶葉提質工程,先后引入投資175萬元,完成300畝優質茶園開發和500畝茶葉提質改造,茶葉整體品質明顯改良,茶農收入顯著提升。
以前三洋塔村無集體經濟,石門縣法院爭取資金110萬元,開挖了村集體所有的廖家臺百畝有機茶園,成立了金盆埡茶葉專業合作社。百畝茶園已在今春栽種了茶苗,預計三年后便可受益,到時村集體年增收將達50萬元以上。
之前的寨坪村也同樣面臨無集體經濟收入的情況,石門縣法院投入資金30萬元,帶動土地流轉70畝,精心打造了寨坪村冰糖橙產業基地。“冰糖橙今年下半年將逐步顯現收益,豐產期可實現村集體年增收30萬元。”寨坪村主任李碧波告訴我們。
在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同時,石門縣法院以產業發展為載體,在兩個點村大力推進“龍頭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建立起了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貧困戶利益聯結機制,促進了貧困戶穩固增收。
法治扶貧提升了村級治理水平,增強了村民幸福感和獲得感,在剛剛結束的國家脫貧攻堅 普查中,三洋塔村和寨坪村以100%的滿意度高質量通過。
責編:李林俊
來源:法制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