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評論員
治國之要,奉法則強。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首次提出并系統闡述了習近平法治思想,對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面依法治國工作作出了戰略部署,吹響了新時代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嘹亮號角。
“法者,治之端也。”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法治作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略,以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踐行法治:把全面依法治國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提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明確“十四五”時期“社會主義民主法治更加健全”和到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的目標任務,形成了習近平法治思想,開啟了法治中國新時代。
習近平法治思想是順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時代要求應運而生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是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最新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發展即將進入“十四五”時期,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處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國際國內環境越是復雜,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任務越是繁重,越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手段鞏固執政地位、改善執政方式、提高執政能力,保證黨和國家長治久安。良法善治,民之所向。經濟社會發展提速,人民群眾期待和要求提高,也需要我們更加重視法治、厲行法治,切實把習近平法治思想貫徹落實到法治實踐中。
黨的領導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制定國家安全法、網絡安全法,堅決維護國家安全與核心利益;出臺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深入推進以“放管服”改革為牽引的法治政府建設;“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扭住司法責任制“牛鼻子”……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實現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把黨的領導貫徹到全面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確保了全面依法治國正確方向。對湖南來講,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就必須把黨的領導貫徹到推進依法治省、加快建設法治湖南全過程,推進黨的領導制度化、法治化,通過法治保障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有效實施。
人民群眾是法律實施的重要主體,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力量,全面依法治國,必須站穩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這次會議明確,未來法治中國建設,要以解決法治領域突出問題為著力點,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要推動掃黑除惡常態化,讓城鄉更安寧、群眾更安樂。今年以來,湖南根據疫情因素影響,主動調整立法計劃;10月27日,全國第一個專題性的城市法治營商環境報告——《長沙市法治營商環境報告2020》發布。這些舉措都充分彰顯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法治“底色”,推動著良法善治邁向更高境界。
“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人民群眾知法、信法、守法,是全面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實施的社會基礎。各級領導干部嚴于守法,做守法的楷模,本身就是最好的普法,必將有力地帶動廣大群眾學法守法,在全社會形成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維護法律的良好風尚。
“立善法于天下,則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國,則一國治”。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引領,從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實際出發,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綿綿用力、久久為功,必將推進全面依法治省,不斷開創法治湖南建設新局面。
責編:張斌
來源:湖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