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法治報訊(通訊員:曾毅 尹靜)2022年以來,湘潭中院聚焦主責主業,堅定不移推進司法體制改革,依靠改革破解發展難題,持續提升審判質量、效率和司法公信力,推進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2022年全市法院審判績效居全省第一,創歷史新高。
抓疑難會診促類案指引
著力提升司法質量
聚焦法律適用爭議案件,建立健全類案強制檢索、專業法官會議集體會診、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的分層梯次解決機制。
注重類案檢索識別。明確“三個必須”原則,二審擬發改、擬提交專業法官會議和審委會討論、擬納入院庭長監管范圍等三種情形案件,必須進行類案檢索,避免出現“類案不同判”情形。
注重集體研究會診。完善審委會、專業法官會議工作規則,組建刑事審判、民事行政審判專業委員會,推行跨領域專業法官會議機制,對疑難案件實行集體會診,并明確將專業法官會議參考咨詢作為提交審委會討論案件的前置程序,切實強化專業法官會議和審判委員會統一法律適用功能。2022年中院專業法官會議聯合會診案件281件,審委會討論案件158件。
注重裁判規則提煉。在辦理重大疑難、新類型或在法律適用方面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案件過程中,注重案件先例規則的歸納提煉,推動從個案指引向總結審判經驗轉變,為類案辦理提供參考借鑒,2022年共研究出臺審判業務指南和裁判指引9個,促進統一法律適用標準和裁判尺度。強化對轄區基層法院的業務指導,提高兩級法院整體辦案質量。
抓審判管理促專業審判
著力提升司法效率
聚焦審判專業化、職業化、規范化,著力優化審判執行權運行工作機制。
用好績效考核“指揮棒”。強化審判運行態勢分析,精準關注指標變化、精準梳理弱項指標、精準提出改進措施。建立臺賬管理機制,定期通報主要績效指標情況,對落后庭室進行提醒約談、通報批評,對臨近審限和長期未結案件采用提示函、“院長令”等方式進行督辦,著力提升辦案效率。制定《關于加強案件審限管理的規定(試行)》,加強對法定審限內結案率、發改率、執結率等績效指標的監控、評估和責任倒查,倒逼司法責任制全面準確落實。2022年共出通報16期、審判態勢分析報告4期,長期未結案件大幅減少,處于全省最少狀態。
念好案件質量“緊箍咒”。制定《關于規范重大改判、發回重審案件辦理的辦法(試行)》,明確中院法官擬發回重審或對案件作重大改判前,必須與原審法院法官進行溝通,并經過專業法官會議研究,發回重審時應當隨案附發重審建議函,有效杜絕隨意發改,一審案件發改率同比下降24.5%。
抓好專業審判 “牛鼻子”。成立破產(清算)審判庭、家事案件審判庭、勞動爭議審判庭、涉臺審判法官工作室等4個專業化審判團隊,細化各專業審判領域業務流程規范,推動法官由“大眾型”向“專家型”轉變,著力提高審判效率和專業化水平。
抓制約監督促公正審判
著力提升司法公信
聚焦司法制約監督體系建設,加強審判權制約監督。
健全分案機制。出臺《分案管理實施辦法》和《關于明確業務部門職能和承辦案件范圍的若干規定》,重新對民一庭、民二庭、民三庭、非訴執行局等部門受理案件進行調整,建立均衡、透明、公正、科學的隨機分案機制,從源頭上杜絕人情分案、關系分案。
強化審判監督。制定《關于規范法官裁量權行使的實施意見(試行)》,規范法官裁量權的行使。發揮院庭長辦案示范引領作用,常態化壓實院庭長辦案責任,去年以來全市兩級法院院庭長結案15031件,占結案數的38.25%。細化院庭長行使監督權清單,出臺重大敏感疑難案件報告制度,明確要求法官、合議庭在辦理重大疑難復雜敏感等案件時,應當主動向院庭長報告,進一步壓緊壓實院庭長對“四類案件”的監督管理職責,凝聚內部監督合力。
優化案件評查。堅持二審隨案評查、專項評查與重點評查相結合,對隨案評查發現的不合格案件、錯案啟動重點評查、責任追究。對長期未結訴訟案件、久押不決刑事案件、涉訴信訪案件、社會公眾關注案件等開展專項評查,實現以評促改、以改促優。在全省法院雙百評選中,全市法院十篇優秀裁判文書獲獎,排名全省第一。2022年市中院工作報告在人代會上按鍵表決中獲得全票。
一審:曾金春
二審:伏志勇
三審:萬朝暉
責編:劉璐
來源:湖南法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