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章縣法院立案庭庭長鄧國軍組織民間借貸糾紛雙方當事人進行訴前調解。
2020年11月16日,望城區法院退休法官湯智文對因垃圾中轉站選址引發的行政爭議進行調解。
法制周報·新湖南記者 曾雨田 通訊員 劉沁
今年以來,湖南法院緊密結合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積極融入黨委領導下的訴源治理工作格局,努力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訴外。截至目前,湖南法院在訴訟服務中心已全部建立了訴調對接平臺,共對接各類調解組織1605個,對接調解員3970人。今年1月-10月,全省法院依托人民法院調解平臺調解案件16.7萬件,訴前調解案件占一審立案數量比重達到30.96%,平均辦理時長縮短至11天。
近日,《法制周報》記者走進多家基層法院,近距離體驗湖南法院如何通過多元解紛,提高人民群眾對法院工作的滿意度。
宜章縣法院:
老百姓“點單”,多模式“上菜”
今年6月,宜章縣五嶺鎮發生一起居民乘車意外摔死的事故糾紛,雙方鬧得不可開交,一度劍拔弩張,甚至要對簿公堂。在縣好人協會五嶺鎮分會和鎮司法所共同調解之下,雙方最終達成和解,矛盾化解。
宜章縣好人協會2016年成立,現有分會30個,村級好人工作站300個,會員4.2萬名,遍及全縣鄉鎮、村、社區、街道、機關單位等。近年來,協會充分發揮“好人”的組織優勢、人格魅力和名人效應,筑牢好人組織網絡綜治維穩調處矛盾糾紛平臺。4年來,共調處各類矛盾糾紛2400余起,成為化解矛盾的“尖兵”,也是縣法院多元解紛網絡中的中堅力量。
據悉,在縣委政法委的領導下,縣法院在訴源治理中為老百姓提供“菜單式”解紛模式,從服務供給側發力,把人民調解、行政調解、社團調解、行業調解、仲裁調解、司法調解等各種解紛模式逐一向群眾展示,供其自由“點單”。制定聯動工作制度,強化仲裁、行政裁決、公證等非訴糾紛解決方式與訴訟方式相套轉的實施方案,最大限度滿足群眾多元解紛需求。
立案庭庭長鄧國軍介紹:“我們強調并實施訴源治理,不是因為案件多了要把案件推出法院、擋在門外,而是通過訴源治理機制,提供更加優質的解紛服務,讓群眾解決糾紛更加方便,讓公平正義實現得更加高效。”
郴州北湖區法院:
“線上+線下”,訴訟服務隨時在線
今年4月,黃某等23人為參加醫師資格考試,報名參加了郴州北湖區某培訓學校的課程,繳費后,被告只提供了第一階段的網絡課程。雙方多次協商未果,黃某等23人只能訴諸法律,將培訓學校告到區人民法院??紤]到該合同糾紛案事實清楚,爭議不大,原告方遠在江西,往返不易,且雙方調解的意愿很強等因素,該院啟用訴中委托調解。
通過多元調解平臺,4名特邀調解員為雙方當事人進行了一場連接湘贛、跨越1000多公里的“云”調解。雙方在線交換調解意見,糾紛“隔空”圓滿化解。
近年來,該院持續完善司法便民、利民措施,不斷優化線上服務平臺和線下服務機制,構建起“線上+線下”訴訟服務新模式,實現了“線下一站全辦,線上一網通辦,跨域服務能辦”。
今年4月,該院新審判大樓順利搬遷。新審判大樓著力打造全新、高效、便捷、智能的訴訟服務中心,推進訴訟服務體系現代化建設。大廳設置“一區十中心”,集安全檢查、導訴分流、登記立案、審前調解、訴調對接、信訪接待、自助服務、法官接待、鑒定評估、集約送達等十大功能于一體。同時加強了收轉發一體化平臺、智能云柜、統一送達平臺的深度應用,訴訟服務軟硬件設施和服務功能不斷完善,訴訟服務的標準化、規范化、信息化水平進一步提高。
“現在來區法院辦事特別方便?!蹦陈蓭熓聞账蓭熗跄掣锌娴母惺艿搅恕白哌M一個廳、事務全辦清”的優質訴訟服務。
郴州蘇仙區法院:
員額法官+調解員加速糾紛化解
今年7月17日,在駐蘇仙區法院調解員的主持下,一起勞務者受害產生的責任糾紛僅用3天就被化解。
7月14日,工人周某城在項目工地上意外觸電身亡。事故發生后,周某城的家屬情緒激動,多次到工地上討要說法,導致工地無法正常施工。項目負責人王某禮來到法院尋求幫助。蘇仙區法院訴訟服務中心副主任李志平了解基本情況后,委派訴調對接人民調解委員會兩名調解員進行調解。
調解員一面積極與雙方溝通,全面了解事故發生情況,另一方面安撫受害人家屬情緒,勸說其理性處理善后事宜,避免過激行為。經過兩天耐心、細致調解,責任人王某禮和受害人家屬達成調解協議,約定王某禮7月18日前支付全部賠償金,周某城家屬收到賠償金后不再阻工,也不得再以此事提起訴訟。7月17日,區法院對雙方的調解協議進行了司法確認。
這是蘇仙區法院訴前調解的一個縮影。今年,區法院把“兩個一站式”建設作為全年重點工作之一,健全完善一站式訴訟服務中心建設的同時,以加強訴源治理為著力點,加快推進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建設,探索建立了員額法官與調解員“速裁+”模式,將案件進行繁簡分流,在立案登記前,委派調解員進行訴前調解,調解不成功的案件再進入司法程序,由速裁團隊快速審理。由此減少訴訟增量,也減輕了當事人訴訟成本。
衡陽雁峰區法院:
探索金融糾紛化解新機制
雁峰區分布有多家銀行,金融新興業態較多,出現的金融問題也較多。近3年,區人民法院受理的涉金融糾紛案件急劇上升,金融糾紛案件種類越來越多樣,糾紛內容趨向多樣化與復雜化。
對此,區人民法院積極爭取黨委和政府的支持,整合訴訟資源,在訴訟服務中心設立了金融糾紛多元化解中心和訴調對接人民調解委員會,構建集人民調解、律師調解、法官調解于一體的立體化、全網式金融糾紛多元化解格局。
2013年3月12日,張某在中國工商銀行衡陽分行辦理了一張牡丹信用卡,啟用后開始透支消費。張某透支后未還款,截至2020年6月11日,欠衡陽分行信用卡透支款本息46萬多元。衡陽分行多次向張某催收未果后,將張某起訴至雁峰區人民法院。
區人民法院立即將該案件委派至金融糾紛多元化解中心進行訴前化解,衡陽市金融消費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派駐在金融糾紛多元化解中心的調解人員隨即電話聯系張某,通過析法明理、動之以情的溝通,遂約雙方當日下午進行調解,并達成了調解協議。
據悉,金融糾紛多元化解中心的設立和運行,使得該院受理的金融糾紛案件同比下降25%,既大大拓寬了金融糾紛化解渠道,提升了解紛效率,降低了當事人解紛成本,又從源頭上減少了訴訟增量。
衡陽蒸湘區法院:
“線上”批量調解物業合同糾紛
今年8月,衡陽某物業公司向蒸湘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小區業主劉某支付其所拖欠的物業管理費。
征得原告同意之后,法院委派調解員對該案進行訴前調解。經調解員電話了解得知,該物業公司為衡陽市某乙小區提供物業服務,劉某自購買乙小區房屋后,一直在廣東工作,未實際裝修入住,希望物業公司能夠減少物業費的收取。由于該案案情簡單,涉案標的較小,被告劉某又沒有居住在本地,為了節約糾紛處理成本,便于矛盾的化解,調解員通過人民法院調解平臺跟原、被告視頻連線的方式進行調解,雙方達成調解協議,被告按物業費總額的80%向原告繳納物業管理費。雙方均通過人民法院調解平臺簽訂了電子調解協議。
在調解過程中,調解員了解到像劉某這樣的情況不止一例。該小區交房不久,許多業主購買房屋之后,并未實際裝修入住,亦未繳納相應的物業管理費用。為了提前將這類糾紛化解,區人民法院主動與各物業公司銜接,建議物業公司對于空置房屋可以采取減免10%-30%物業費的方式與業主達成和解。許多物業公司采納了法院的建議,大量類似糾紛在訴前就得以化解。
衡東縣楊橋法庭:
“法庭+村委會”平息家庭暴力案
2006年,顏某與周某自由戀愛后結婚。婚后夫妻感情一直較好,生育一兒一女,羨煞旁人。因成家之時家庭條件不好,兩人便到廣州做生意,經過一番努力,也成為有房有車一族,生活十分幸福。
但2015年始,周某對顏某實施家暴,到顏某娘家鬧事,經派出所處理才得以平息。2020年8月,雙方又發生爭執,周某大打出手,經派出所處理后,周某仍以顏某不回家為由對其家人進行威脅。顏某遂向法院起訴離婚,并申請人身保護令。
因有兩次出警記錄,且有人體損傷程度鑒定及周某帶有威脅性的微信聊天記錄,承辦法官及時制作了人身保護裁定書。承辦法官通過邀請村委會干部采取直接送達人身保護令的方式,將人身保護令裁定書直接送到了周某手中。在村干部的說理與法官的講法下,周某當場表示懺悔,保證一定克制,不會再犯。最終兩人握手言和。楊橋法庭庭長劉尚球認為,村干部來自群眾、貼近群眾、善于做群眾工作,是化解矛盾糾紛的有力力量。“在基層做調解工作,法官與村官聯合,法與理情并重,效果就能加倍?!?/p>
據悉,該法庭不斷延伸司法服務,對轄區3個鄉鎮33個村(含3個社區)進走訪聯系,在村(居)委會設立訴源治理點,由一名法官與村(居)委會進行對接,對于村里面的糾紛調解,法庭可以派人指導,實現法官講法理與村官講情理雙結合。同時探索建立“一村一特邀調解員”工作機制,激活鄉村調解力量,通過鄉鎮黨委政府推薦,法院與司法局審核,在轄區每一村每一社區的已任命的人民調解員中確定一名特邀調解員,村中的矛盾糾紛化解都可通過特邀調解員直接與法庭聯系,實現連線指導,無縫對接。讓村民的矛盾都能在村里解決。
張家界永定區法院:
“調解前置”推進訴源治理
“真的太感謝你們了,這么短的時間內把糾紛處理好了,讓我免除了來回奔波之苦。”通過“調解前置”機制,永定區人民法院成功化解一起房屋損壞賠償糾紛,張家界某物業公司賠償業主羅某房屋損失4.3萬元。
2020年5月,家住張家界某小區17樓的業主發現家中屋頂滲水,隨后物業公司通知18樓(頂樓)業主羅某回家查看。收到通知后,遠在在長沙上班的羅某當天趕回張家界,發現家中被大量積水浸泡,房屋裝修毀損嚴重。經現場勘察,確定系樓頂施工時工人未將下水管攔網固定好,導致石塊進入下水道導致管道破裂引發漏水,物業公司承認是其所聘請的人員施工不當造成漏水。事后,羅某與物業公司就房屋賠償問題進行多次協商,但始終因賠償款差距過大而未果。
羅某將物業公司起訴至永定區法院,要求賠償損失共計101743元。法院受案后,認為糾紛事情清楚、存在協商處理可能,在征得當事人同意后,委派特邀調解員啟動訴前調解程序,但仍因賠償數額存在較大分歧,雙方無法達成一致,訴前調解程序終結。在當事人申請鑒定后,區法院立案庭經過認真分析,認為該案仍存在調解可能,決定啟動訴前鑒定前的調解。經過立案庭工作人員耐心細致的反復調解,最終使雙方達成一致意見,物業公司一次性賠償羅某房屋損失4.3萬元。
今年來,永定區人民法院創新矛盾糾紛化解機制,將民商事案件的調解、文書送達、司法鑒定三項工作前移,積極探索“調解前置、鑒定前移、送達壓前”,有效化解矛盾糾紛。目前,區法院通過“三前”機制,委派訴前調解案件598件,調解成功362件。
桑植縣法院:
“景區訴源治理”高效便捷
桑植是賀龍元帥和廖漢生將軍的故鄉,是紅二方面軍長征出發地,也曾是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的中心。桑植的紅色旅游業不斷發展,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參觀、學習。
2019年6月,桑植縣某紅色教育基地項目工程完工后,施工單位某建設公司以工程款未結算為由一直拖欠59名民工工資135萬元。多次催討無果, 12月22日,農民工王某等人來到縣法院咨詢訴訟事宜。
眼看年關將至,為了快捷處理糾紛,讓農民工安心回家過年,訴調對接中心的工作人員龔龑建議他們嘗試訴前委派調解。在征得同意后,調解室迅速接手該批案件,立即與建設單位、施工方聯系。經過速裁庭、調解工作室前后5天的工作,終于說服各方同意由建設公司代施工單位一次性支付民工資135萬元。2020年1月7日,135萬元全部轉入59名農民工賬戶。
此外,為及時解決旅游糾紛,今年10月,桑植法院正式把訴源治理工作站搬進景區,在賀龍紀念館和紅二方面軍長征出發地劉家坪成立了“紅色景區訴源治理工作站”,在九天洞、苦竹河成立了“西線旅游訴源治理工作站”。在十一長假期間,該院在景區門口以旅游糾紛咨詢、流動受案、就地開庭、現場調解的形式幫助游客們處理旅游中發生的糾紛,為游客開辟了一條高效便捷的涉旅糾紛解決通道。該院還構建了涉旅游糾紛化解常態工作機制,建立景區訴源治理工作站微信群,確定工作站站長和聯絡員,保障有專人處理涉旅游糾紛。
長沙縣法院:
及時司法確認 訴調無縫對接
“有了這份司法確認書,我的租金就有保障啦!”日前,當事人陳某在長沙縣法院拿到司法確認受理通知書和民事裁定書后,一顆懸著的心終于得以放下。今年1月至5月,受疫情影響,某餐飲公司未向陳某繳納租金共計人民幣50萬元整。經多次催要未果,陳某將餐飲公司訴至法院。
長沙縣法院訴訟服務中心主任李松艷積極引導當事人,通過訴前調解處理糾紛。在征得雙方同意后,李松艷將該案件委派給人民調解委員會進行調解。在調解員耐心地調解下,案件得以調解成功。縣法院依法對調解協議進行司法確認,并將裁定書及時送達當事人。李松艷介紹,縣法院授權委托人民調解委員會,代為接收糾紛當事人司法確認申請資料,并由人民調解委員會對接法院完成司法確認流程。通過此舉,縣法院逐步形成以人民調解為主、法院業務指導為輔和司法確認為后盾的訴調對接互動格局。
近年來,長沙縣人民法院充分利用人民法院調解平臺,由縣委政法委牽頭,在全縣建立以七大矛盾調解中心、五大基層法庭訴調點、多個街道訴調銜接工作站為基礎的“互聯網+訴前調解”的大格局,逐步形成以人民調解為主、法院業務指導為輔、司法確認為后盾的訴調對接互動格局。
今年1月-10月,該院通過人民法院調解平臺委派案件6220件,調解成功2799件,調解成功率達51.01%,同類民商事案件收案數比去年同期下降3.1%,法官的辦案壓力進一步緩解。
長沙望城區法院:
為化解爭議提供更多選擇
今年11月16日下午,望城區法院行政爭議訴源治理聯合工作站內,一場調解進入尾聲。原本愁容滿面的小區業主們漸漸舒展了眉頭。
這場行政糾紛源起于一個垃圾轉運站的選址。某樓盤經規劃批準擬在樓棟之間建立地埋式垃圾轉運站,然而選址在預售房屋時未事先告知業主。業主認為,區資規局對垃圾轉運站的規劃設計違反合理行政原則,遂向長沙鐵路運輸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望城區法院與長沙鐵路運輸法院聯合設立訴源治理工作站受理該案,委托調解員退休老法官湯智文進行調解。憑借豐富的行政爭議案件審理經驗,調解員在多方溝通并實地勘察后,決定組織雙方當面調解。
“從小區整體居民生活便利而言,垃圾站必不可少。關鍵是要科學、合理選址,盡量降低垃圾站對業主居住環境的不利影響。”調解員釋明理義,多番溝通。在當日的調解過程中,雙方取得辦理規劃變更的初步合意。目前,行政機關正依照法定程序調整原規劃設計,業主代表擬撤訴。
“行政爭議訴源治理聯合工作站的建立,是對調解、行政裁決、行政復議與訴訟有機銜接、相互協調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完善?!遍L沙鐵路運輸法院副院長劉洪波說,“聯合構建行政糾紛訴前調解機制并不意味著法院將訴訟爭議‘拒之門外’,而是為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提供了更多選擇”。
這只是望城區法院多元調解的一個剪影。近年來,區法院發揮多方位、全領域聯合優勢,不斷完善特色調解與訴源治理工作站點。房地產、金融保險、交通、征拆、醫療、婚姻家庭等各行業調解室構建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主體,人民陪審員與律師調解室打造兩翼,訴源治理工作站點覆蓋全區14個街鎮、150個村(社區)深入開展工作。人民調解員、退休法官發揮自身優勢,駐院調解快速高效化解糾紛。此外,還與望城區建筑業協會成立全省首家建筑行業訴源治理工作站,推動行業糾紛源頭預防和訴前化解。今年截至11月,該院訴前交調1066件糾紛,調成565件,調解率達53%。
責編:萬丹
來源:法制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