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周報·新湖南見習記者 廖悠悠
11月26日,記者在湘潭市湘潭縣政務中心二樓看到,各業務窗口正井然有序地接待著前來咨詢的群眾。
對比其他地區的政務中心,這里顯得安靜許多。
這背后,很大程度歸功湘潭縣自今年6月推行“一會兩函”審批模式后,項目審批流程大幅度精簡,群眾不再需要頻繁跑窗口。
給企業做“減法”
作為長株潭核心區域的一員,湘潭縣在省內經濟排名中一直名列前茅。今年4月20日至6月19日,省委巡視組對湘潭縣開展為期兩個月的政治巡視。巡視反饋意見指出“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存在短板,在創新引領方面有待加強”。
意見引起全縣重視,縣行政審批局作為先鋒,學習雄安新區、山東鄆城等地的“一會三函”作法,根據湘潭縣實際情況,再精簡一層,形成“一會兩函”審批模式。
“一會”指召開會議集體審議決策,“兩函”即《規劃設計方案審查意見函》《施工監督意見函》。通過了“一會兩函”審批,項目即可開工,將重點建設項目的立項、規劃和施工許可3個階段優化成“一會兩函”3個環節。同時,建設單位須在項目取得“一會兩函”文件后6個月內,依法合規辦齊所有審批手續。
“原來一個工程項目審批環節有16個,一般要180天左右才能結束,現在減至3個,可以保證在30天內完成。”政務大廳項目審批窗口工作人員齊建湘總結道。
湘寶竹木制品有限公司主攻餐具出口,2017年8月經政府招商引資進入湘潭縣。一直是租廠房生產的企業決定在湘潭建廠長期發展,遂在今年4月底申請建設廠房。因為不熟悉審批流程,把負責人吳良芳愁壞了。
“一會兩函”模式開啟后,湘寶竹木順利完成審批流程。7月份,項目動工,預計年底前可建設完主體建筑。“這項舉措,減輕了企業負擔,讓我們更專心地做生意。”說起這事,吳良芳一臉輕松。
“我們之前探索過‘并聯審批’,那是我們1.0版本的‘放管服’改革措施,借巡視整改機會,我們改造成‘一會兩函’2.0版本。”縣行政審批局局長肖小年說,“由原來的‘多窗審批’變成‘一窗審批’,由多個會議審批變成一個會議審批,多次提交材料變成一次性提交材料和一次性告知,讓企業多花時間跑市場、少花時間跑審批。”
給經濟做“加法”
記者來到湘潭縣天易經開區,廣州酒家湘潭公司廠區二期項目工地位于此地。公司副總經理賀輝直言,總部之所以決定將二期項目放在湘潭,除了考慮到肥沃的營商土壤外,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對比幾個候選城市,湘潭縣恰好放出了一個利好政策。
對于企業,尤其是餐飲食品行業來說,誰家的產品先能保持品控穩定上市,誰就先占先機。賀輝以公司生產的蛋黃酥舉例,接地氣地解釋了這個商業原理。
廣州酒家在2018年進駐湘潭縣,作為重點項目,他們不缺政策加速,然而當時采用串聯式審批制度,往往一個部門的審批材料需要其他部門的審批做前提,企業要在各部門之間奔波,拿到施工許可已經是6個月之后了,費時又費力。今年9月,該企業在二期項目上提交“一會兩函”申請,很快就在10月初和10月底相繼獲得兩函的批復,達產后預計年產值不低于20億元。
“從剛來時的磕磕絆絆,到一站式辦事、只跑一次,湘潭的包容、先進,已深深吸引了我們,‘外地人’在此置業、安家,成為了‘新湘潭人’。”同樣被“一會兩函”吸引的江蘇立華牧業員工吳芳說。
據悉,該公司全額注資的湘潭立華牧業有限公司,是湘潭縣目前引進的最大的優質雞養殖一體化項目,帶動全縣500戶以上農戶脫貧致富、就業5000人以上就業,年產值超10億元。
今年,該公司總部決定提前啟動年產1100萬羽冷鮮雞加工的二期項目。通過“綠色通道-一會兩函”的審批方式,項目辦證時間極大縮短。
“今后,我們將進一步鞏固巡視整改的成果,建立健全長效機制,持續保持湘潭縣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態,進一步推動湘潭縣的高質量發展。”湘潭縣委書記傅國平表示。
責編:廖悠悠
來源:法制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