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法治報全媒體記者 伏志勇 通訊員 周子熙 張寧 譚晶
2020年,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啟動,株洲作為首批試點城市之一正式踏上創建之路。全市兩級法院積極作為、主動融入,將審判執行工作與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創建有機融合,充分履行法的職能,夯實治的基礎,奮力推進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以高質量司法服務現代化新株洲建設,傾法院之力成就市域之治。
以法為刃 還一方百姓安寧
“被告人寧新橋,犯組織、領導黑社會性質組織罪、尋釁滋事罪、非法拘禁罪、開設賭場罪,合并后決定執行有期徒刑14年,剝奪政治權利3年,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
2022年1月20日,攸縣法院對寧新橋等13人涉黑案公開宣判,依法判決被告人寧新橋有期徒刑14年、其他黑社會性質組織成員有期徒刑8年至1年6個月不等。
“大快人心!寧新橋一伙人長期在株洲當地欺行霸市、橫行霸道,老百姓敢怒不敢言,人民法院為民除害,大快人心。”庭審現場,旁聽人員由衷贊嘆道。
全市法院始終保持對黑惡犯罪的高壓態勢。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以來,株洲法院依法審結涉黑涉惡案件52件295人,其中判處5年以上有期徒刑49人,審結涉“保護傘”案件兩件兩人;強力推進“打財斷血”“黑財清底”,執結涉黑惡財產刑事案件23件61.85億元;聚焦10大重點行業領域中涉黑涉惡問題,提出司法建議 9條,堅決鏟除黑惡勢力滋生土壤。
“老百姓痛恨什么,我們就打擊什么;老百姓厭惡什么,我們就鏟除什么。” 株洲中院掃黑辦主任、刑一庭庭長譚加云表示。瞄準人民群眾深惡痛絕的各類違法犯罪,全市法院堅持從嚴打擊、打防并舉,交上了一份厚實的答卷:
扎實開展“利劍護蕾”專項行動,依法嚴懲性侵未成年人犯罪290件402人,其中判處無期徒刑及死刑6人,發布全省首例教師終身禁業判決,株洲中院少年法庭被評為全省法院少年法庭工作先進集體;
依法嚴懲毒品犯罪,審理毒品犯罪案件千余件,其中判處5年以上有期徒刑343人,攸縣法院審理的何某販毒案入選最高院10大毒品犯罪典型案例;
嚴打嚴防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和養老詐騙,依法嚴懲電信網絡詐騙及其關聯案件和養老詐騙案1158件1782人;
依法懲治危害群眾切身利益的犯罪,審結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犯罪案件44件135人,嚴懲利欲熏心的造假者、濫用職權的瀆職者,守護百姓餐桌安全、用藥安全。
……
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株洲法院持法為刃,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回應人民群眾呼聲關切,用自己的行動守護萬家燈火,還百姓以幸福安寧,把平安答卷寫進了人民心里。
以法為盾 護一域經濟安定
“華晨地產首個保交付項目,成功交付住房700套,標志著華晨重整案從通過重整決議到實現‘保交樓’任務的重大跨越。”3月8日,湖南株洲華晨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簡稱華晨地產)首個保交付項目——瀟湘名城三期舉辦交房儀式。活動中,株洲中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帥團結介紹。
華晨地產系株洲乃至湖南民營地產企業龍頭。該案涉及購房業主1.6萬余戶,資產189億余元、債權179億余元,是湖南近年來情況最為復雜的民營地產集團破產重整案。2021年4月,株洲中院裁定該案實質合并重整后,積極探索構建具有株洲特色的庭外重組與庭內重整相銜接困境公司解救機制,出臺《破產案件預重整工作指引(試行)》,充分發揮府院聯動機制效能,協同推動投資引進。成功引入華融融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中信城開長沙控股有限公司、北京城建集團有限公司等企業進駐、代建代管,有效解決了資金引進難度高、復工續建阻礙多、跨域資產保護難等諸多難題,推動華晨地產涅槃重生。有力保障了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和當地經濟社會和諧穩定。2022年,華晨地產破產重整項目入選《商法》年度杰出交易案例。
“《預重整指引》是株洲中院積極探索破產案件處理模式的一次有意義的嘗試,一定程度上填補了清算與破產案件審理工作的制度空白,是人民法院運用司法手段護企暖企乃至救企的成功典范。”帥團結表示,“我國現行破產法律制度中尚無預重整的成文規定,預重整制度是在司法實踐中孕育出來的一項創新性舉措,是人民法院從危機中為市場主體覓得的生機轉機,對全市乃至全省破產案件的審理都具有里程碑意義”。
2020年以來,株洲法院牢牢抓住服務高質量發展這一主線,著力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出臺“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二十條”等辦法,持續開展“市場主體培育年”“營商環境優化年”“司法服務惠千企”等“暖企行動”,全力護航民營經濟健康穩定發展。全市法院審結一審商事案44859件,設立“法治護航工作站”36家,選派法官入駐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27家,為“培育制造名城、建設幸福株洲”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連續3年,株洲營商環境測評排名湖南非省會城市第1。
以法為媒 保一城社會安穩
2022年6月,淥口區法院邀請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員張孝倉進駐法院,張孝倉調解工作室掛牌成立。張孝倉系當地司法所所長,從事人民調解工作22年,擅長調解鄉鄰糾紛、婚姻家庭糾紛、交通事故糾紛等,曾獲株洲市十佳司法所長、湖南省矛盾糾紛調解能手、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員等榮譽稱號。張孝倉調解工作室成立以來,累計調解案件308件,其中調解成功302件,調解成功率達98%。
“市域社會治理不是個人演唱會,應奏響多元大合唱。”株洲中院立案信訪局局長柳志軍說,“人民法院要主動融入黨委政府主導的社會治理大格局,強化源頭預防、前端化解、關口把控,推動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導和疏導端用力,努力止糾紛于未發、化矛盾于未訴”。
全市法院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全面強化與勞動仲裁、民政、醫療衛生、金融機構、法律援助中心等多部門的協調銜接,積極引入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鄉賢、退休黨員干部等多元主體作為特邀調解員,入駐法院訴訟服務中心、人民法庭、訴源治理工作站,構建起訴源治理“1+N”聯調聯動機制,逐步形成了糾紛聯解、問題聯治、和諧聯創、平安聯建的社會治理新局面。
目前,市法院先后出臺了《關于大力推進商會調解工作的實施意見》《關于建立知識產權糾紛訴調對接機制的意見》等與多部門對接機制文件9個、配套規范性文件4個,設立訴源治理工作站80個,引入特邀調解組織123個,特邀調解員433名。人民法院調解平臺成立以來,全市法院運用調解平臺調解案78803件,調解成功率75.81%,平均調解期限13天,矛盾調處期限年減少幅度達9.7%。
3年來,株洲兩級法院共受理各類民事案件216592件,審結211331件,一審服判息訴率達94.62%,生效案件服判息訴率99.16%,大量矛盾糾紛防范在源頭、解決在基層、調解在線上、化解在訴前。
以法弘德 得株洲風氣清正
2022年3月,天元區的李某和張某相約多名同學一起到學校打籃球,運動過程中,李某、張某在爭搶同一個籃板球時,發生激烈身體碰撞,張某跌倒受傷,經緊急送醫院救治,花費醫療費用數千元。圍繞同學一起打籃球不慎受傷能否請求賠償,當事人雙方各執一詞,訴至天元區法院。
“依據《民法典》規定,自愿參加具有一定風險的文體活動,因其他參加者的行為受到損害的,受害人不得請求其他參加者承擔侵權責任。”主審法官易紅解釋道,“籃球運動具有群體性、對抗性及人身危險性,出現一般人身傷害事件屬于意料之中的正常現象,每一個參與者既是危險的潛在制造者,也是危險的潛在承擔者,參與籃球比賽即應視為自愿承擔比賽產生的風險,屬于‘自甘風險’行為。李某與張某爭搶籃板球,系正常的競技行為,并不存在故意或重大過失,故受害人不得請求其他參加者承擔侵權責任”。
“越是疑難復雜問題,越是激烈尖銳矛盾,越要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分析解決,人民法院要通過一個個案件公正裁判,讓廣大人民群眾相信法律、相信法治,推動在全社會樹立憲法和法律的權威,弘揚崇法尚德的社會風尚。”株洲中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高建明說。
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全市法院堅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司法實踐,充分發揮小案大道理作用,依法審理打籃球受傷索賠案、卡丁車比賽撞車案等一大批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小案、類案,通過講清法理、講明事理、講透情理,為全社會樹立明規則、破除潛規則,堅決擯棄“誰能鬧誰有理”“誰受傷誰有理”等和稀泥的做法,用司法實踐生動詮釋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在勸人向善的過程中不斷強化人們的法治觀念和法治意識,引領形成激濁揚清的社會氛圍和風清氣正的文明風尚。
一審: 曾金春
二審: 伏志勇
三審: 萬朝暉
責編:劉惠明
來源:湖南法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