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法治報全媒體記者 羅霞
5月25日,“思想領航·法治護航新湖南”全國省級法治(制)報大型融媒體采訪活動采訪團來到漣源市,采訪該市一站式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
總人口 114 萬,過去長期依賴煤炭產業,歷史遺留問題多,社會矛盾點多面廣,信訪量一度居高不下,治理難度頗大。漣源市,一個湖南中部小城,何以成為全國首批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范縣?其基層治理為何會獲評全國創新社會治理優秀案例?又為何會獲得湖南省首批法治政府建設示范項目?
“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從該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工作報告中提出的“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及時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的要求,堅持源頭治理、系統治理、綜合治理、依法治理,積極探索推進一站式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助力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便能窺一斑而知全豹。
從各自為戰到統籌聯動
漣源市地處湖南幾何中心,是湘中重要交通樞紐。曾是武陵山片區貧困縣,人均耕地僅0.69畝,人多地少矛盾非常突出,社情民情特別復雜,被列為湖南信訪工作重點縣。
“如何破解基層治理難題,我們經受了巨大考驗,也想了很多辦法?!睗i源市委書記劉杰介紹,為提高預防化解社會矛盾水平,及時就地依法處置基層各類矛盾糾紛,防止矛盾激化、上行、外溢。該市2021年7月在石馬山街道探索建立矛盾糾紛一站式多元化解平臺。
一站式,即一站受理、統一管理、集中梳理、分級辦理和限期處理。多元化解,即多個部門緊密合作,司法調解、行政調解、人民調解多調合一,實現讓群眾矛盾糾紛化解“最多跑一地”,合理訴求“最多訪一次”,提升群眾幸福感、獲得感、滿意度。
數據和老百姓的認可的給出了答案。2022年,石馬山街道3網5級信訪總量同期同比下降61.64%,重復信訪率為1.91%。一年來,群眾送的一面面錦旗掛滿了調解室的墻壁。
“當時,我到石馬山調研后,發現這是一項行之有效的好機制,完全可以在全市推廣。”漣源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易專介紹。不久,漣源市委辦下發《關于建設“一站式”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臺的實施方案》,在全市推廣建設市鄉兩級一站式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臺。
市級一站式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臺,由市司法局主管。以市矛盾糾紛調處中心為依托,整合全市調解資源,對接訴調聯動、信調聯動,集糾紛預防、排查調處、分析研判、培訓指導、交辦督辦、考評考核等職能于一體。
鄉鎮街道一站式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臺,則明確由專職副書記分管。司法所牽頭,整合司法所、派出所、綜治、信訪等多個職能部門及村(社區)的調解資源,徹底改變了過去各部門各自為戰的局面。
在楊市鎮,記者看到一站式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中心與公共法律服務站相鄰而設。中心設有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室、遠程調解庭、法庭便民服務點,各類相關規章制度依次醒目地掛在墻上。
在這里,能夠調解好的矛盾糾紛,最遲在1個月內調處完畢。無法調處的,由公共法律服務站協助撰寫起訴狀等文書,到法庭便民服務點咨詢訴訟問題。
無論是調解,抑或訴訟,進了這一扇門,解決所有事。
變被動應付為主動服務
一站式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臺的建設,不僅減少了行政成本,也提升了矛盾化解效率。
“工作壓力小了很多?!彼{田街道辦主任劉循笑著說,自街道2022年5月建立全新的一站式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中心,再也不見以前一開門,就被群眾擠得水泄不通、搞得焦頭爛額的情況。
該街道流動人口眾多,社情尤為復雜。截至2022年底,該中心已組織調解矛盾糾紛204件,成功調處199件,調解成功率達98%,轄區實現糾紛轉刑事、糾紛轉信訪案件零發生?,F在,在藍田街道,派出所接到報警電話后,如果涉及矛盾糾紛,調解員和民警一同出警,直達現場了解第一手情況。不僅提高了調解成功率,也減輕了派出所非警務工作負擔,讓警察有更多精力打擊犯罪。
漣源市還從完善機制、優化流程、強化獎懲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探索。設立矛盾糾紛求助調處熱線,給居民發放矛調中心聯系便民卡,對全市社會矛盾糾紛快速受理、快速響應、快速分流、快速調處,一般矛盾糾紛要求當天受理、當天調處、當天結案。
村一級調解不成功的案件、突發事件等案件,由鄉鎮街道一站式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臺辦理。重大復雜疑難案件和跨區域的矛盾糾紛,由市級一站式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臺調解。原則上均需在1個月內辦結,調處不成功的案件積極引導當事人進入行政或訴訟程序。
“矛盾糾紛化解,隊伍建設尤為重要?!睗i源市司法局黨組書記李杰表示,該市堅持兼職調解隊伍與專職調解隊伍相結合,采取購買服務的方式,返騁基層工作經驗豐富、政策法律水平高的同志為專職調解員,充實到市矛調中心,并明確固定薪酬和浮動獎補。
漣源市一站式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推進會現場。
鄉鎮街道也公開選聘一批具有一定政策法律知識和農村工作經驗、熱愛人民調解工作的專、兼職人員,充實到本級一站式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臺,或加入村社區人民調解組織。
目前,全市已有539個調委會,2912名人民調解員,市司法局和鄉鎮街道多次組織進行專題培訓。對于調解成功的矛盾糾紛實行一案一獎,根據案件的性質、復雜程度等采取100-2000元不等的獎勵,每年都評選表彰優秀調解員,極大地提高了調解員工作的積極性。
讓拉鋸訴訟變一步到位
漣源立足于讓調解成為群眾止紛定爭的首選途徑,盡量通過調解促成矛盾糾紛實質性化解,減少群眾訴累。
漣源市建立罰前、拘前、訴前先行調解制度,將人民調解與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相結合,是為了盡量做到把矛盾化解在早、化解在小、化解在基層。例如該市的檢調對接機制,便是在節約司法資源的同時,又實現保護群眾切身利益的生動實踐。
楊市鎮肖某與郭某因相鄰問題引發爭執,肖某經鑒定為輕傷2級,公安機關偵查之后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檢察機關審查發現證據存在瑕疵,便組織雙方調解化解糾紛。
楊市鎮一站式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中心組織司法、公安成功調解一起公安多次出警處置未果的跨縣域婚約財產糾紛。
檢察機關承辦人多次組織調解,均未成功。案件即將到期時,檢察機關委托市一站式矛盾糾紛多元化中心調解。后者組織相關單位和雙方當事人親屬代表進行調解,通過一天一夜工作,最終讓雙方握手言和。
漣源市檢察院副檢察長謝正清表示,民事賠償部分調解成功,無需再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法院也可在最短時間內高效判決,群眾無需再往返跑路,可一步到位,讓難打的“官司”在調解中得到圓滿解決。
(本次采訪活動車輛由神州租車支持)
一審:李禎媛
二審:陳佳婧
三審:何金燕
責編:樊芳
來源:湖南法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