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法治報全媒體記者 曾金春 通訊員 周上 李松林
作為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無形之手,大數據和網格化對當下的人們來說已然不再陌生。
近年來,常德津市市汪家橋街道黨工委在市委、市委政法委的堅強領導下,不斷加強社會基層治理,深入運用矛盾調解“三二一”工作法,不斷深化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模式。
今年以來,該街道在社會治理現代化方面全力推行“e網格”工作法,通過基礎信息實有化、數據應用科技化、末端感知智能化、管理服務規范化、矛盾化解及時化,全力打造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
5月24日,“思想領航·法治護航新湖南”全國省級法治(制)報大型融媒體采訪團探訪該街道,探尋基層治理新路徑。
以信息實有化為基礎,實現轄區底數清情況明
搭建基礎數據平臺,三步走掌控全局促平安。
第一步,汪家橋街道統一制作各類號牌近兩萬個,以網格為單元,橫向從東到西,縱向從南到北,主次干道上編路牌,門面、自建房、商品房編號牌,小區編小區樓棟牌、單元牌、房號牌,給轄區內的房子全部編號,實現“以房找人”目的。
第二步,街道以網格為單元,家家到戶戶落、上門摸底、采集覆蓋率、要素完整率、信息準確率,實現了“三個100%”,使數據導入不掉不漏。將所有信息錄入系統,由常德580平臺的技術人員一次性將街道的所有基礎信息更換導入,達到“以人找房”目的。
第三步,街道依托智慧平安平臺,搭建了基礎數據庫,通過三實信息采集和部門單位數據共享,收集掌握各類基礎信息,實現采集錄入率100%。
“為確保所有信息的精準,我們在開展基礎信息采集前,組織分管領導、站辦所長就信息采集表式項目的科學設立進行會商,大家根據自己線塊的工作,設置需要采集信息的單項,制定出街道一表采集的信息表。我們對80名街居干部、18名小組長、55名樓棟長和17名專職網格員規范采集信息,進行了培訓。”汪家橋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廣泛宣傳該項工作,達到家喻戶曉、不留死角,獲得居民的理解和配合。
以數據應用科技化為抓手,力促轄區治理精準高效
讓監控多跑,讓數據先跑。街道通過“雪亮工程”補點擴面,實現了街巷監控全覆蓋。同時,整合天網工程、智能交通、智慧教育等系統,全部接入綜治中心,街道綜治中心共接入公共探頭582個,在線率95%以上,實現互聯互通,信息共享,織密了轄區智能防控網。同時,搭建網格微信群,群成員包括社區居民、社區干部、網格員、社區黨員及部門單位工作人員等,做到一戶一人入群。街道共搭建平安網格微信群53個,群成員16895人,占比84.64%,發揮了輿情收集,政策宣傳,矛盾糾紛收集化解的實際作用。
城東社區是個農村社區,都是開放式小區,治安管理難度大。以前,社區5組只在主街道安裝了5個探頭,存在監控盲區.今年來,借助“雪亮街巷”建設,不僅升級了舊設施,還在小街小巷的盲區增設10個高清探頭,角角落落一目了然。
街道充分運用雪亮工程平臺,開展視頻實時調取、人員密集地預警、快速指揮調度,發揮科技防控功能。借助平安常德580平臺,由網格員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廣泛收集群眾訴求、問題隱患等事項,及時介入調處,將社會管理責任細化落實到每個網格成員,保證了社會管理措施落實更加精準和高效。
澹津社區轄內五環全民健身中心周邊經常性有垃圾亂倒、秸稈焚燒的現象,以前不僅消耗了大量人力、財力,還沒有達到較好的監管效果。今年來,街道運用無人機巡航并加裝了監控設備,一旦發現可疑目標,就會觸發自動報警功能,實時傳送到工作人員電腦端和手機端,便于工作人員自主甄別。無人機還搭載了熱成像相機,高清數字圖傳系統能夠獲取10公里范圍內的實時圖像信息。可在夜間有效發現轄區內違法違規行為,更加清晰地進行拍照或者錄像存儲,以便回溯與調查取證。
以管理服務規范化為突破,確保轄區治理規范有序
整合街道平安辦、派出所、司法所等相關站辦所職能,建成全功能街道綜治中心,形成基層治理合力。將小區按自管小區、物管小區、單位小區等進行分類,加強對小區的管理和服務,堅持以人防、物防、技防、制度防“四防”并舉,積極推進平安小區建設。
人防方面。每個樓棟都推選了1名政治素質好、協調能力好、鄰里關系好,會做群眾工作的樓棟長。主要負責收集居民訴求、治安隱患排查,矛盾糾紛調解等工作。
技防方面。以東湖小區為例,新增高清攝像頭12個、人像抓拍球機1個,實現了對小區內部道路及各個出入口的全覆蓋。尤其是抓拍球機,它可以實現全天高清畫面監控,能及時將車牌號碼、人臉、行為動態等信息,傳輸到綜治中心,實現24小時無間斷高清錄像監控。一旦有意外情況發生,便可即時調取錄像回放進行責任追查溯源。
物防和制度防方面。轄區有物業管理的小區,門衛室均配備了頭盔、防暴鋼叉、警棍盾牌等安保設備,制定了相關風險評估制度。定期開展反恐防暴、防震減災等應急演練,提升制度執行力和處理突發安全事故的應急反應能力。
同時,依照戶籍人口、流動人口和管轄面積等實際情況,將街道劃分為17個網格,配備網格力量175名,網格長17名、專兼職網格員107名、網格指導員34名,確保網格化工作專人專責專職。
5月6日,常德市法學會了解汪家橋街道“雪亮街巷”工作。
尋求新模式,發現化解矛盾。隨時關注和掌握網格內的不穩定信息和信訪信息,及早介入、盡早調處,對群眾反映的訴求第一時間回應。今年來,街道通過“e網格”工作法,共摸排調處矛盾糾紛79起,解決群眾訴求13件,化解婚戀家庭矛盾糾紛21件;社會力量參與摸排調處矛盾糾紛31起。
尋求新手段,管控重點人員。對轄區的13類749名重點人員,信息錄入智慧平安平臺。在街道所有邊界路口安裝人臉識別探頭135個,形成電子圍欄,適時抓拍人像,實現了對涉穩群體、重點人員的有效監控。
群眾有所盼,治理有所為;發展有所需,治理有所行。面對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新形勢新任務,津市市將鼓足干勁、矢志攻堅,奮力書寫社會治理現代化的精彩答卷。
(本次采訪活動車輛由神州租車支持)
一審:李禎媛
二審:譚好
三審:戴志杰
責編:樊芳
來源:湖南法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