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萬雙
天下安則民富,天下和則民樂。進入新時代,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變化,保靖縣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積極探索“險源、訴源、警源、訪源”四源社會基層治理機制,創新多元主體參與基層治理,有效整合多部門和各方面力量共建共治,使每個社會細胞都健康活躍,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和諧穩定創建在基層,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服務不缺位、平安不出事”,有力促進了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榮獲2022 年度“全國信訪工作示范縣”“全省信訪工作示范縣”和2022 年度省人民政府真抓實干督查激勵,127個村先后榮獲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國文明村、國家紅色試點村等榮譽。
一、革故鼎新,“四源”共治真賦能
聚焦固本培元,建強基層組織,守正創新除舊弊,破除社會基層治理中各自為陣、難于統籌以及合力不夠等問題。一是強引擎,在“共”上做文章。在縣里和鄉鎮分別成立以縣委書記和鄉鎮黨委書記任組長的“四源”共治工作領導小組,切實加強對“四源”共治工作的領導,縣委常委會3次專題研究“四源”共治工作,縣委書記和縣長先后多次實地調研解決“四源”共治工作中的困難問題。同時,以鄉鎮建立“四源”共治工作站,并集中辦公,由其統籌和定期調度派出所、司法所、法庭以及鄉鎮站所,縣直各單位均明確2名以上業務骨干適時參與調解,大的問題由黨委、政府和縣委政法委協調統籌,從機制上解決鄉鎮政法委員統籌協調中“小馬拉大車”的現象。二是重對癥,在“治”上下功夫。突出“治”的層次性。建立以人民調解為主導、行政調解為輔助、司法調解為后盾的聯動工作體系,通過多方參與、多元調處,最大限度地化解各類矛盾;實行信訪矛盾糾紛歸口辦理,其中涉法涉訴類、涉退役類和其它類分別由政法委、退役軍人事務局和信訪局牽頭。突出“治”的專業性。注重發揮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在交通事故、醫療糾紛等矛盾糾紛調解中的作用,選聘退休法官、檢察官以及具有相關行業、專業背景和法學、心理學、社會工作等專業知識的人員擔任人民調解員,夯實“治”的內核。突出“治”的時效性。注重發揮鄉鎮村(社區)平安專干、輔警、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五老”、鄉賢能人和農村黨員的積極作用,工作重心下移、服務零距離,第一時間摸排、第一時間化解處置,將矛盾糾紛和風險隱患發現在“早”,化解處置在“小”。三是提效能,在“實”上見真章。探索拆隔心墻、建連心橋、當貼心人,由專家引導、律師輔導、心理咨詢師開導的“三心三導”工作法,把“三到位一處理”落細落實,化解信訪群眾千千結;推行黨員干部進百家門、知百家情、解百姓難、暖百姓心、圓百姓微心愿“一線工作法”,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厘米。同時,注重發揮網格員分布面廣的優勢,主動摸排、梳理基層反映的痛點、堵點、難點問題,逐一分析研判,菜單式管理、分派,做到件件有著落,及時將風險隱患、矛盾糾紛發現在初始狀態,化解在前端,從而形成社會基層治理的強大合力。積力之舉,則無不勝; 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八脑础惫仓喂ぷ鏖_展以來,全縣社會基層治理實現了民商事訴件、非警務警情、信訪人次明顯下降,基層風險矛盾糾紛排查調處能力明顯提升,信訪積案明顯減少的“三降一升一少”良好態勢。
二、分類施策,辨證施治增活力
聚焦以人為本,分類施策,情理法度辨證施治,精準精細精致服務,把準基層治理關鍵點。一是險源根治。險源,是指可能導致風險后果的因素或條件的來源。風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瀾之間。為有效防止“民轉刑、刑轉命”案(事)的發生,著力于“微”治理、“根”治理,把風險隱患發現在早期萌芽狀態,化解于前端,對重點人員、重點群體、重點場所定期摸排,建立村(居)民小組日排查、村(社區)周排查、鄉鎮半月研判、縣級調度匯總工作機制,實行村工作組“初診”、鄉鎮工作站“會診”、縣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聯診”分級分類化解,做到每月對賬、調度、督辦、直至化解銷號。2022年,我縣化解調處各類矛盾糾紛風險隱患同比增長32.3%; 2023年1-6月,全縣沒有發生一起命案。二是訴源善治。“訴”是指法院的訴訟案件,“源”是指糾紛產生的根源、來源,“訴源治理”是指對糾紛的預防和化解所采取的各種措施,其中對事實清楚、爭議不大等適合調解的案件,經雙方當事人同意,由法院在立案前分流到工作站先行調解,對達成調解協議的向法院申請司法確認,賦予當事人申請強制執行的權利,使當事人的訴訟案件在訴前得以調和了結,相關權益得到有效保障,切實減少法院的訴訟案件。截止去年底,縣人民法院受理一審民商事案件同比下降 7.1%。三是警源分治。“警源”即社會治安問題的源頭,警源治理就是在源頭上,找到警情案件高發的根源,推動社會治安問題的源頭性治理,著力實現各類警情全面下降、風險隱患源頭化解、社會治安持續好轉、治理體系協同高效目標。制定110非警務警情分流機制,將110報警臺受理的不涉及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公共安全的咨詢、救助、糾紛、舉報投訴、建議等非緊急求助警情,一律分流到工作站受理,并定期對分流的非警務警情進行 100%回訪。縣公安局非警務事件接警同比下降29.8%。四是訪源精治。面對來自基層居高不下的信訪形勢,在源頭上防范和化解各種矛盾,把信訪問題解決在社會根基處和問題萌芽狀態。依托村(社區)工作組聯系群眾緊密的優勢,建立起縱到村組、橫到行業的網絡,積極開展走村入戶,常態化關注摸排問題線索。通過工作組集中受理、工作站精準辦理,將各類信訪問題化解在萌芽狀態。同時,認真落實領導包案制、帶案下訪制和縣級領導到信訪局坐值班制,加大對重大信訪案件化解的力度,“控增量、減存量、防變量”。截止 2022年12月底,110件信訪積案全部化解辦結,信訪積案去庫存100%,到縣以上信訪同比下降 31.91%。
三、因勢而謀,固本強基提內力
聚焦人民至上,全力優化干部作風、能力素養和要素保障,激活基層治理一池春水。一是抓實隊伍。培養縣直行業部門專業調解員218 名,工作站專職調解員 65 人,村(社區)干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五老”、鄉賢能人等組成的兼職調解員 2622 人,以“四源”共治硬核力量,打通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二是抓優保障。印發了《保靖縣 2022年黨建引領信訪示范鄉鎮和示范村(社區)創建工作方案》,明確對“三無”信訪鄉鎮、村(社區)分別獎勵 10萬元、1 萬元,2022 年我縣共發放獎勵資金 31 萬元;出臺了《保靖縣人民調解“以獎代補”工作辦法》,統籌、籌措人民調解專項獎勵資金100余萬元;為12個工作站添置全套辦公設備,讓調解員工作有干勁、履職有保障。三是抓嚴考核。對各工作站、工作組進行月調度、季督導、半年檢查、年終考核,將主體單位和縣直相關行業部門履職情況納入平安建設考核“獎優罰劣”;對駐站人員的日常考核與年度考核掛鉤。2023年全縣政法工作會議表彰了13個先進單位和 23個先進個人。
(作者系中共保靖縣委常委、縣委政法委書記)
責編:伏志勇
一審:曾金春
二審:伏志勇
三審:萬朝暉
來源:湖南法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