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永順縣紀委監委以“三湘護農”專項行動為抓手,聚焦發揮部門優勢、健全監督體系、做實“查剖改治”三個關鍵,推動專項監督方式方法實現“三個轉變”,全力以赴推進鄉村振興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專項整治走深走實。
發揮部門優勢,變“單打獨斗”為“聯合作戰”
建立“縣級領導主抓、紀檢監察部門主推、行業部門主責”的責任落實機制,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良好局面。一是堅持高位推進。成立由縣委書記任組長,縣紀委監委等55個單位為成員的“三湘護農”工作領導小組,縣委書記先后5次召開專題會議聽取各單位匯報,明確工作要求,壓實工作責任,確保各項工作有序推進。二是堅持點面結合。4名縣級領導牽頭負責各分管領域的專項行動;17個牽頭單位、41個責任單位、23個鄉鎮按照“一名領導、一個方案、一套班子、一抓到底”方式一體推進相關工作;縣紀委監委統籌調度,建立“周報告、月調度、季小結、年考評”工作機制,形成了全縣“一盤棋”的工作格局。三是堅持突出重點。結合實際制定工作方案,在省、州確定的20條措施、4個專項行動基礎上,新增2條具體措施(醫療保障領域違規收費、虛假治理、不合理診療問題;生態環境問題整改過程中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和2個專項行動(就業創業補貼突出問題整治和鄉村便民服務中心干部作風問題整治),針對惠民資金落實、危房改造、“非糧化”“非農化”等問題開展“駐場解剖麻雀式”自查自糾,以小切口推進專項行動,確保有的放矢、靶向精準。
健全監督體系,變“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
針對以往基層紀委不敢監督、力量不足、監督不全面問題,統籌各方力量,構建“多位一體”監督體系。一是健全常態化監督體系。在原有的1名班子成員分片負責,3個鄉鎮紀委交叉互檢,若干個紀檢組、巡察組等部門聯動的“1+3+X”監督機制基礎上,統籌巡察、審計力量,建立監督聯動機制,今年已圍繞鄉村振興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開展監督檢查8次,開展專項巡察、審計4次,發現問題332個,推動建章立制21項,解決群眾問題296個。二是完善“線上”監督模式。在用好“湘西為民”村級微信群、“互聯網+監督”、小微權力“監督一點通”等平臺基礎上,探索建立鄉村便民服務中心監控平臺,在全縣326個便民服務中心安裝監控系統,安排專人對干部作風情況進行監督。今年來,共下發提示函、督辦函、作風建設預警函等79份,解決各類問題677個,立案2人,解聘村干部2人,集中約談23人。三是探索廉情觀察員制度。在全縣303個村選聘510名廉情觀察員,圍繞惠民惠農資金發放、政策落實、項目建設、黨員干部履職4個方面進行觀察,根據群眾急難愁盼按月建立問題臺賬,積極回應群眾關切。如,年初通過廉情觀察員發現,車坪村高標準農田建設進度緩慢,縣紀委監委及時跟進督促,為群眾搶抓春耕爭取了時間。
做實“查剖改治”,變“分散解決”為“集中治理”
建立“辦案+通報+治理”有效銜接機制,形成“查、剖、改、治”工作閉環,確保專項行動取得實效。一是堅持辦案開路。全面起底涉農領域問題線索、信訪舉報,建立全體干部“下沉一級找問題,上提一級辦線索”工作機制,對涉農領域新增問題線索,產業、項目、資金等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問題線索,巡察、審計等部門移交的問題線索實行“三個優先查處”,堅決懲治一切損害群眾利益的腐敗行為。今年來,鄉村振興領域已立案54人,處理處分132人,追繳資金817.96萬元,退還群眾資金42.23萬元。二是深化以案促改。推行“三書三會”機制,用好用活判決書(處分決定)、悔過書、紀檢監察建議書,在發案單位召開履責約談會、警示教育會、專題民主生活會,推動以案促改促治。加大典型案例曝光力度,通報曝光涉農領域違紀違法典型案例3期9人。三是強化建章立制。聚焦涉農項目審批、惠民資金分配使用等重點環節,結合歷年來涉農領域案件辦理情況,深入排查制度漏洞,先后督促出臺涉農資金管理、扶貧(銜接及整合)資金項目資產及產業項目后續監管等辦法,進一步提高專項行動全局性、長期性、制度性效果。
“永順縣紀委監委將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細化工作舉措,扎實推進‘三湘護農’專項行動,切實發揮好監督保障執行、促進完善發展作用,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堅強紀律保障。”永順縣紀委監委相關負責同志表示。
?(永順縣紀委監委供稿)
責編:李穎
一審:曾金春
二審:伏志勇
三審:萬朝暉
來源:湖南法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