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牢耕地籬笆 端穩百姓飯碗”湖南堅決落實耕地保護黨政同責系列報道之三 機制融合治田
編者按
耕地保護是一個系統工程,即便各職能版塊責任到位,由于專業、規則等等實際問題,依然會出現協作脫節的局面;如何鏈接耕地保護中各職能板塊,形成護地、用地、強地、增地的良性循環和強大合力,湖南部分縣級政府積極探索各種機制融合模式,給出了卓有成效的答案。
湖南法治報全媒體記者 齊果 見習記者 李迅
南縣地處洞庭湖沖積平原,是全國唯一人工圍筑而成的湖區純平原縣,素有“魚米之鄉”美譽。域內耕地廣闊、河湖眾多,人口相對集中。村屋、河湖、農田、林地彼此相連,縱橫交錯。保護93.11萬畝耕地的難題也往往交織在這錯綜復雜的環境中。
“發現問題,上報問題不難,難的是解決問題。” 浪拔湖鎮自然和生態環境辦公室的何軍說“有些耕保問題,需要協調多個職能部門,以前從田長這邊上報后,長時間解決不了,拖久了,就即成事實了。現在‘三長’合一后,效率很高,最多一周就能處理到位”。
何軍說的“三長”是河長、林長、田長。雖然都由地方各級黨政主要負責人擔任,但河長辦、林長辦、田長辦各有一套工作制度、實施流程。“三長”各自為戰,在南縣這種特殊的地理環境下,在大量需要系統處置的問題中,協調管理的時間成本、人力成本、經濟成本都很高,效率卻相對不高。
2022年11月,南縣作了“第一個吃螃蟹”的決定,在全省率先對河長制、林長制、田長制進行改革,通過化繁為簡、以簡馭繁,打造“一員專管、一巡三查、一體推進”三長聯動新模式,全面破解各“長”履職難、系統治理難、日常管護難等問題,也為整合資源,綜合管控,統籌保護耕地進一步壓實了責任。
“推行‘三長’聯動,不是大包大攬取代河長制、林長制、田長制工作,而是要在聯動上下功夫,推進自然資源管護見實效。”2023年3月,南縣“三長”聯動工作動員部署會議上,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張心鏡語重心長地對參會人員說“要實現‘三長’聯動,關鍵在聯,重點在動”。
如何聯?首先是人員的聯合。南縣由縣委書記、縣長任“總三長”,人大、政協、紀委監委、公安、檢察及相關縣直部門共同參與,在縣政府辦設立三長辦。水利、自然資源、林業相關職能部門派駐成員,原各級河長、林長、田長均整合為“三長”,同步安排巡察督查、行政執法、科技服務人員364人配合開展工作。
其次是資金的聯合。將原河長制、林長制、田長制的工作經費進行整合,統一納入財政預算,統籌用于“三長制”工作開展和綜合監管,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然后是技術的聯合。南縣研發“三長聯動”APP可將河長、林長、田長3個APP整合接入,實現南縣田、湖、林自然資源保護情況的集中反映與動態記錄。并將“三長聯動”APP納入南縣“一網統管平臺”,構建集約高效、監管全面、協作配合的綜合監管新機制。
“三長聯動APP對基層一線的三長來講是非常便捷實用的,只需要打開這一個APP,就可以實現田、河、林的管理操作,我們局通過省自然資源廳的指導幫助,已對接了田長APP的研發單位,現正推進田長APP和三長聯動APP的數據對接工作。應該很快就上線了。”南縣自然資源局副局長蔣文亮非常期待。
那么,如何動?在原網格田長制的基礎上,南縣將全縣劃分為4072個微網格,建立“一網格一專人”分級負責制,嚴格按管理權限對各自轄區河湖、林地、耕地履行監管職責。三長整合后,縣、鎮、村、組四級“三長”均實行一巡三查,同步開展河湖、林地、耕地巡護工作。
執行“三長+四員”一體化工作法,監管保護區域巡察督查、行政執法、刑事司法、三方服務等無縫對接;執行“三長+部門”聚焦式工作法,組織縣水利局、縣林業局、縣自然資源局等重點行業主管部門定期分析和調度,及時會商、及時整改問題。
“三長辦是個綜合職能機構,比如一個因水污染造成的污染耕地問題,村級“三長”只需通過三長辦這一條線向上報,鄉鎮三長辦會根據職權范圍,協調本級的相關部門會商解決,解決不了遞到縣三長辦去協調解決。”原縣自然資源局駐縣“三長辦”的李慧樂告訴記者。
通過部門聯合、人員聯動、技術聯接,“三長合一”實現了事前預防、事中管控、事后檢驗、全程監督的全覆蓋,更實現了減員增效。
南縣由此前的縣、鎮兩級42個機構整合為14個“三長辦”,縣鎮村“三長”由1953人壓減至868人,原有2070塊“三長”公示牌變“一牌三示”。整合巡河員、護林員、巡田員監管職能,原有巡河、巡林、巡田39個事項壓縮為20個事項,22張需填寫的表格壓減至9張,需分3次完成的巡查調整為一表通用、一次完成。
“那真是解放出來啦!”浪拔湖鎮紅星村黨總支書記朱艷平曾擔任過村上的河長、林長、田長,她感慨到:“以前要填好多表,巡查時有些是重復路線,有些又要包回頭路,情況也要拆3份匯報,好耽誤時間,三長合一后,我是一巡三查,一張表交三長辦即可。工作量減少了,工作效率還提高了。”
依托三長聯動機制,南縣耕地保護不再是單兵作戰,多部門的協調參與,令耕地管控的反應速度和保護力度有了明顯提升,耕地資源有了顯著提升。從2020年至今已實施新增耕地開發項目近3000畝,旱改水項目萬余畝,耕地實現零拋荒,占補平衡和進出平衡得到嚴格落實。
南縣自然資源局黨組書記、局長任友榮表示:南縣自然資源局將依托三長聯動機制,持續開展耕地保護的綜合管控,加強對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強化對糧食生產功能區、耕地拋荒治理、補充耕地后期種植監管,堅決守住耕地保護紅線和糧食安全底線。
【記者手記】
站在南縣紅星村連片的稻田里,記者明白“1+1+1=1且>3”這個公式真的可以成立。南縣“三長”合一聯動機制刪繁就簡,工作流程更清晰,協作合力更有效,相關職能部門、各級黨政機關、基層群眾組織通過一條耕保紅線緊密地系在了一起,并織就了一張緊密的耕地保護之網。
責編:李迅
一審:李迅
二審:陳佳婧
三審:戴志杰
來源:湖南法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