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許文君
“能夠為黨、為人民工作,是最最幸福的事!”
19歲,他參軍入伍,成為一名陸軍,守衛著祖國的遼闊疆域;
34歲,他轉業從警,成為一名辦案民警,匡扶正義,與犯罪分子較量;
42歲,他主動前置,扎根基層為民解憂,在社區民警的崗位上愈戰愈勇,守護一方平安。
他是慈利縣公安局杉木橋派出所社區民警謝虎,退伍不褪色、轉業戰斗在一線,從巡警到刑警,再到守護一隅的社區民警,用初心指引使命,用擔當書寫忠誠!
變化的是工作崗位 不變的是為民初心
“以前的工作內容跟群眾直接打交道的機會少,現在每天的工作就是‘混’在轄區,和群眾家長里短。”謝虎說,“說句實話,剛到所里接受工作任務時我的內心特別忐忑,但我想只要把老百姓的急難盼愁放在第一位,就沒有做不好的事!”
日常路面巡邏、檢查行業場所、入戶走訪、化解矛盾糾紛......面對新的環境、新的崗位,工作認真、扎實肯干的謝虎到崗后就一頭扎進了轄區鄉鎮,了解社情民意、排查風險隱患、搜集基礎信息,在短短5個月的時間里,謝虎就跟轄區群眾打成了一片,各項工作順利鋪開。
積極調解鄰里糾紛 營造和諧村居環境
作為社區民警,調解鄰里糾紛、化解居民矛盾是繞不開的重點工作。
2023年9月28日,謝虎接到轄區一起雙方因爭奪屋旁的菜地發生糾紛的警情。到達糾紛現場了解清楚相關情況后,謝虎立即著手對雙方展開調解,一邊安撫雙方情緒,一邊和雙方共同分析此矛盾的焦點,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雖然是鄰里之間的“小事”,謝虎卻十分重視,為了避免矛盾升級,他從法律層面、鄰里關系以及人情世故等方面入手,通過“嘮家常”的方式進行勸導,耐心引導雙方積極協商解決,通過一個多小時溫和細致地勸說,最終雙方當事人達成和解。
“調解好各種矛盾糾紛,就是要當好群眾的‘貼心人’,矛盾雙方表面上解決的是‘事’,但實際上開解的是‘心’,幫助當事人把心結打開,和群眾建立起親切感和信任感,他們自然就支持和配合你的工作。”謝虎說道。
盡心為民排憂解難 全力尋回耄耋老人
“警官,我父親上午離家后,一直都沒有回家,他已經85歲,記憶也不是太好,求你們幫幫我。”
2023年8月19日,轄區群眾卓女士向杉木橋派出所報警求助,稱其父親上午從家中出走后一直沒有都沒有回家。接警后,正在值班的謝虎第一時間趕到報警人家中,詳細了解了老人的體貌特征、衣著打扮、失蹤時間等細節。隨后,謝虎將詳細信息在村居生活群中進行廣泛轉發,并根據村民提供的有效信息沿著老人可能行進的路線仔細尋找。通過大家的努力,最終在終于在杉木橋鎮月亮村附近找到走失的老人。
“謝謝!謝謝警官!”看到毫發無損的老人,卓女士含著熱淚對謝虎表示了感謝。
“不用謝,這都是我們應該做的。”謝虎同時叮囑道:“老人家外出時家人一定要陪同,盡量避免讓老人家單獨外出活動。”
從橄欖綠到藏青藍,從疆界線到社區安全線,謝虎始終堅守初心,將滿腔的熱情傾注在公安工作上,在保家護民的征途上愈戰愈勇!
責編:蔣文娟
一審:蔣文娟
二審:伏志勇
三審:萬朝暉
來源:湖南法治報